淺談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按照人口規劃目標,我國的人口增長態勢被控制在一定幅度以內,但平均家庭人口數卻呈現出下降趨勢。也就是說,作為購車單元的家庭數量的增長速度將遠高于人口增長速度。而如果以現在的家庭人口數估計,到2020年,我國將有4.5億戶家庭。
應該說,汽車消費城市要領先于農村,城市人口和家底的增加將直接導致潛在購車人群的增加。如果僅以每一個城市家庭購買了一輛車計算,到2020年我國僅城市的汽車保有量就將達到2.6億輛,這還不包括日益富裕起來的農村家庭的購車數量。而根據2010年2月25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的數據顯示,截止2009年底,我國民用汽車保有量僅為0.76億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1331萬輛)。也就是說,未來10年甚至是更長時間內城市化率都將給我國汽車市場帶來巨大的發展機會。
但是,應該清醒的是,中國城市化進程雖然會給汽車市場帶來機會,也必然要面臨諸多挑戰。而這其中,除了會帶來交通和環保壓力外,更大的挑戰將是汽車市場的發展所帶來的能源壓力。
國際能源署日前發布的2010年《世界能源展望》顯示,中國在2009年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家,估計2035年中國占世界能源的需求將超過全球需求總量的五分之一,并預測原油價格將從2009年的每桶60美元上升到2035年的113美元。而與此同時,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則推算,全球石油資源枯竭的時間有可能會比可替代能源在全球普及的時間早90年。也就是說,巨大的交通、環保和能源壓力可能會迫使政府適度控制汽車總量,高企的燃油價格和可替代能源的遲遲不能普及可能會讓消費者放棄購買汽車。
因此,對于汽車企業來講,雖然未來中國汽車市場仍將取得巨大的發展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不積極投身于節能、環保及新能源車型的研發,不積極參與督促政府不斷完善交通及公共基礎設施和現代化交通管理水平,則這種發展機會將必然會大打折扣。
四、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兩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是,目前我們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電動化而排斥其他技術,我不贊同這種方案。我認為,現階段發展電動汽車只適合在少數城市運營,不可能大范圍普及,所以這個產業至少在十年之內不可能產業化。首先,電動車的成本在十年之內不可能有明顯的下降。
這是最大的制約因素,因為要形成一個大產業,必須是以個人消費主導。其次,電動車的提速技術和充電設施在短期內無法完善。所以如果只支持電動車這種單一的技術路線,而排斥其他的技術路線,那么新能源汽車在十年之后也不可能實現產業化。所以,我認為要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推廣不同的新能源技術。比如在現階段,就應該主攻混合動力技術。
第二個誤區就是片面強調自主研發。強調自主研發是對的,但是如果把自主創新、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這些問題都絕對化,就會阻礙這個產業的發展。我認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和國外的新能源并不在一個起點上,如果盲目的驕傲樂觀,只會加大我們與國外的差距。比如,我們國內沒有企業能生產符合質量標準的電池隔膜,只能做單體,隔膜還需要完全進口。目前,我認為這是個巨大的機遇,如果抓不住這個機遇,就會導致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都處于落后地位。
如果我們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只依靠政府來加大力度扶持,只會造成資源浪費。如果整個市場都強調自主開發,排斥外來技術,就會加劇市場的混亂。因為汽車更多是一種應用技術,所以,有先進的技術為什么不用呢?為什么不集成創新呢?日本人把這種情況稱為逆向工程。日本的汽車產業是非常領先的,我們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時候應該向那些擁有先進技術的企業借鑒學習。
五、加快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若干建議
第一, 要注重引導企業加大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的投入,政府也要在基礎研究、公共技術研究方面給予持續的財政支持。
第二, 要加速推出相關技術標準,在制定時結合國外的相關技術標準。
第三, 政府要及時推出促進新能源起汽車市場化的政策。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有關政策制定,不僅可以從政府提供財政補貼角度考慮,也可以從稅收減免角度考慮。
第四, 由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一場技術革命,有些關鍵技術的突破可能出現在汽車產業之外,因此政府要做好相關產業的產業基金和風險基金的投入。
第五, 制定支持新能源汽車進入市場的市場政策。例如,可以開展零首付的金融政策。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無論從節能環保,還是市場需求的角度,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相關標準、政策的出臺和不斷完善,我們會在不遠的將來迎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高峰。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從鈦酸鋰“逆襲” 看新能源客車動力電池“三國殺”[03-29]
- 直播—“安凱美麗中國行”第四季銀川站[03-29]
- 康明斯:鏈合全球技術資源,構建本土化模式[02-04]
- 揚子江雷洪鈞:大客車更適合用磷酸鐵鋰電池[01-30]
- 歐科佳張小平:中國需要什么樣的“互聯網+”公共交通[01-11]
- 歐陽明高答客車網:“十三五”客車電池什么樣[01-15]
- 2016百人會23位專家領導共話新能源客車[01-27]
- 誰家的車 讓精明徽商敢做吃螃蟹的人[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