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不出意外,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又引發了一次行業人事地震。繼汪大總從上汽轉戰北汽之后,現任泛亞技術中心執行副總經理高衛民將加盟北汽,負責北汽自主研發業務,其職務將有可能是北汽集團副總。
高衛民對于很多人來說或許有些陌生,但是他在汽車研發領域可稱得上是“名人”。作為一個“老泛亞人”,高衛民同時擁有多年在同濟大學的科研經驗,使其成為汽車研發領域不可多得的技術型管理者。
此次徐和誼的人才戰略再次發揮作用,高衛民的加盟將助力北汽消化薩博,打造高端自主品牌,更重要的是將為北汽搭建起完善的自主研發體系。
高衛民為自主北上
1958年生人的高衛民身上有著濃厚的書卷氣,現年54歲的他,將完成其職業生涯中或許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調整。擔任過同濟大學德國大眾—同濟大學汽車研究院副院長,又轉戰泛亞技術中心的高衛民,盡管一直與跨國汽車公司來往密切,但是他身上的自主情結卻從未消退。
關于此次跳槽,有人認為是徐和誼給高衛民開出了高薪,而事實并非如此。高衛民是《中國商報》、《汽車人》雜志多年的老朋友,據記者對他的了解,他此次選擇北汽正是為了自主而來。在泛亞工作期間,高衛民逐步確立起其本土化的定位。據了解,為了讓通用承認引進的產品需要本地化,高衛民請人制作了一部反映中國觀念文化的短片,從張藝謀、《臥虎藏龍》到書法、太極,無所不包。此片專門給來泛亞考察的包括CEO瓦格納在內的通用汽車美方人士播放,在泛亞內部將之稱為“洗腦片”。
最初,泛亞的決策、做法、技術方案的確定完全由外方主導。高衛民接管之后,成立了工程委員會,由他本人擔任主任。在這個小組中,外方可以有不同意見,但決策由高衛民來做。2003年,通用汽車主管產品的副總裁鮑伯·魯茨來中國時看到泛亞工程師自己設計的“君威”,樂呵呵讓人運了一輛回去,放在通用汽車總部的大堂中展示。
現在,這些改變帶來的成效已經顯而易見,泛亞已具備整車開發能力,并且也已經全面融入通用全球研發體系,而通用其他地區的工廠、企業如果使用泛亞研發的技術,也需要向泛亞支付技術轉讓費。
這一切都得益于高衛民對于自身研發能力的堅持,就在今年3月份,泛亞熱力學風洞投入使用之時,高衛民不無激動地告訴記者,他經常會被問到是不是在真的搞開發,現在熱力學風洞建成之后就可以回答這一切的疑問。隨后,他轉而用沉重的口氣說道:“我認為中國汽車工業跟國際上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這是我們要奮起直追的事情。對各家公司來說,產品是競爭的,但是汽車技術的進步是我們國家和其他國家的競爭。”
正是高衛民這種自始至終的自主情結,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泛亞,也促成了他此次的職業生涯轉身。
加速整合薩博技術
在高衛民加盟之前,徐和誼就一直對泛亞技術中心十分羨慕,他曾經在一次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北汽在和國際上某一個公司,謀劃一個類似泛亞一樣的合資研發的團隊。這樣解決我們未來體系能力的問題。在泛亞工作一段時間的這些員工,很快就能回報上汽的自主品牌。再把上汽自主品牌的人員,放到泛亞,然后再到自主企業。通過這種不斷培養、實踐、再培養、再實踐的循環模式,是不是相對完善的做法?”
除去徐和誼個人對泛亞技術中心的“偏愛”,事實上,北汽目前的自主品牌打造與上汽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上汽榮威基于收購英國羅孚的技術,北汽的自主品牌則基于其收購的薩博技術。而高衛民也曾經由泛亞轉去負責過上汽乘用車自主品牌的研發工作,因此,北汽的工作對于高衛民來說并不陌生。
今年北京車展期間,北汽發布了基于薩博技術平臺全面升級的中高端轎車平臺和首款中高級轎車C70G。而徐和誼更是提出:“2012年,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要達10萬輛,2015年這一數字要提升到70萬輛。”因此,薩博技術本土化成功與否成為關鍵。
基于以往的工作經驗,高衛民成為深化整合薩博技術的最合適人選,他的到來也必將推進北汽集團自主的整體進程。
高衛民此時加盟,便是為北汽自主加了一重“保險”,徐和誼的“大”人才觀也將為北汽的發展打開全新的局面。同時,對于行業而言,此次高衛民對自身職業生涯的重新選擇,代表了合資研發向自主轉化的趨向。在中國汽車業由大到強的過程中,還需要更多像高衛民一樣的人才加入到自主研發的隊伍之中。
高衛民此次跳槽,不是這一過程的開始,也遠不是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