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上午,北京工業大學與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簽訂校企協同創新發展框架協議。北京工業大學校長郭廣生,黨委副書記王秀彥,北汽集團、北汽股份公司黨委副書記李志立,北汽股份公司專務副總裁、北京現代黨委書記李峰,北京工業大學校兩辦、科技處、研究生院、校團委、機電學院、環能學院、耿丹學院相關人員出席簽約儀式。
按照雙方校企協同創新發展框架協議的規定,未來三年,北京工業大學將與北京現代在以下幾個方面加深協同創新發展。第一,繼續建設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每年為學生提供一定數量的就業創業見習崗位,培養具有良好專業知識、實際操作技能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第二,以企業產品研發、技術攻關和校方優勢學科為基礎,重點開展汽車研發和工程技術領域等關鍵技術的研究和相關產品的開發合作;第三,雙方發揮各自優勢,開展員工個性化培訓和教師工程實踐能力提升活動,在企業建立青年教師社會實踐基地,提高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的能力;第四,企業結合自身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將北京工業大學列為招收新員工的重點院校;第五,校企雙方在就業宣傳、招生政策宣講、文體活動等方面開展不同形式的合作。
北京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王秀彥與北京現代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王建平簽署了校企協同創新發展框架協議。北京工業大學團委書記王文杰與北京現代管理本部長謝偉簽署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合同。
郭廣生校長在總結講話中指出,“協同創新”旨在創新資源和要素的有效匯聚,突破創新主體間的壁壘,充分釋放彼此間“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的活力從而實現深度合作。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自2012年啟動實施,大力推進高校與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地方政府以及國外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探索適應于不同需求的協同創新模式,營造有利于協同創新的環境和氛圍。校企協同創新發展框架協議主要包含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實習實踐、學生就業、學術交流等多個方面,涉及到學校和企業的多個部門和單位,為企業了解學校、學校服務企業打開大門,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經驗,進一步增強人才培養的社會適應性,而且可以促進教師科研成果的轉化和利用,切實實現“立足北京、服務北京”的辦學定位,強化學校的社會服務職能,為首都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同時,學校也將盡其所能為北京現代提供更多的科研資源,更專業的員工培訓,更高效的人才招聘途徑,為校企雙方的共同發展做出努力。衷心希望校企雙方在新背景、新形式下校企合作由建立實踐基地等單一類型合作轉變為校企協同創新、產學研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嶄新模式,為校企深入合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簽約儀式后,郭廣生校長一行在北京現代領導的陪同下參觀了北京現代汽車生產現場。
2009年起,北京工業大學與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簽訂了就業見習協議。三年來,近百名學生在暑期到北京現代參與就業創業見習,產生了廣泛而良好的社會影響,多名見習學生畢業后在北京現代及相關企業成功就業。2011年12月,北京工業大學與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校企人才培養發展戰略框架協議,為企業了解學校、學校服務企業搭建了溝通合作的橋梁。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