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歐美等國被譽為“黃金產業”的汽車服務業,在我國也正獲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成為各汽車廠家競爭的重要手段和獲利的主要來源。然而傳統的汽車人才主要集中在研發和生產領域,能診斷檢測汽車“病因”的“汽車醫生”卻嚴重斷檔。
筆者電話聯系了萬通汽修教育北京汽修教育研究院負責人,他認為,“全國各大城市各種汽車人才都很稀缺。”該負責人介紹說汽車產業鏈包括汽車零部件業、汽車貿易業、汽車制造業。隨著國內汽車擁有量的增加,售后服務、維修保養、零配件更換等崗位需求越來越大。而全球知名的汽車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陸續進入中國,也帶來了人員上的巨大需求。
“高技術維修人才實在太緊缺了。”一位4S店的負責人介紹,隨著汽車品牌的不斷增多,4S店以急劇膨脹的方式增長,4S店需要眾多的維修服務人員,于是不少店在喊著缺人手,尤其是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優秀技師。
由于4S店缺少技師,各大維修企業成了“黃埔軍校”。技術成熟的技師被其他維修企業和4S店爭搶,就連入行不到一年的“菜鳥”也被較好的維修企業相中。安徽萬通汽車專修學院汽修教育專家分析道,如此成長起來的“汽修新軍”缺乏更加專業化、系統化、正規化的培訓,長此以往并不有利于行業市場的良性發展。
采訪中,還有不少維修企業負責人頗為無奈地告訴筆者,為了招賢納士,他們不得不在工資標準上一再加碼,就這樣還得時時防止別的店“挖墻腳”。
業內人士用一句話很形象地描述目前這種情況,“汽修廠老板面對人才難留的情況成了‘弱勢群體’。”某知名汽修廠負責人就告訴記者,“我們常常采取溫和耐心的政策,才能達到穩定軍心、保證人員不流失的目的。尤其是很快面臨的春節以后的人才斷檔期,更是要千方百計留住人,以保證正常運作。”對此,安徽萬通汽車專修學院教育專家指出,汽車人才供應不僅要在數量上跟上市場需求,更要在質量上走在行業前列。據了解,該院自1988年成立辦學以來,已經為社會培養了數十萬汽修精英人才,堪稱行業的典范。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