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中國汽車業重大人事變動的消息迭出,一些近乎掌門人級別的高管紛紛掛冠而去,走馬履新。在一個充分發展的自由市場,人才流動普遍而正常,但如此多的業內高管在一個比較集中的時段跳槽離職,是不是別有“隱情”呢?近年來,中國汽車行業高端人才的頻繁流動,這個現象是否反映了汽車業內在發展的某些跡象?
高管流動趨勢“三變”
今年,特別是5、6月份以來,國內車企高管跳槽消息迭出。5月中下旬,上汽集團質量與經濟運行部執行總監孫曉東跳槽到標致-雪鐵龍集團,上汽乘用車公司海外事業部部長黃華瓊轉投北汽福田,奇瑞汽車副總經理、奇瑞汽車新能源公司總經理袁濤離職轉行等消息分別被證實。6月第一周,曾先后就任于上海大眾和奇瑞、操盤“騰中悍馬”總體運營的黃志強將出任蓮花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福田汽車副總裁侯海靖轉投華泰等消息又傳遍市場。
從近年來的一系列車企高管人事變動中,能發現汽車產業高端人才流動出現“三變趨勢”。
趨勢一:“單行線變雙車道”。過去,汽車業人才流動比較單向,從實力較弱的本土自主企業向合資企業流動比較多,而鮮有人才向自主車企流動的案例。如今,企業性質不再制約人才流向,由以往向合資企業的單向流動,轉變為合資企業與自主品牌之間的雙向流動。整體看,流向合資企業的是銷售方面的,流向自主品牌的多是研發方面的。
趨勢二:“丑小鴨變白天鵝”。中國本土人才重要性凸顯,特別是既有合資企業、又有自主品牌經歷的人才最為吃香。一方面,這類人才成為各大車企爭搶的對象。另一方面,在各大合資企業內部,本土人才突破“天花板”得到重用。克萊斯勒(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裁及克萊斯勒亞太區市場和傳播總監鄭潔升任公司總裁兼總經理,成為首位本土出身的外資整車企業的中國區總裁。
趨勢三:“筑城變出城”。部分高端人才由汽車業向其他行業流動,今年以來,就有上海通用總經理丁磊、通用汽車(中國)副總裁兼通用汽車北京分公司總經理陳實、南京菲亞特首任總經理茅曉明、原奇瑞汽車研究院院長徐敏、奇瑞汽車副總經理、奇瑞汽車新能源公司總經理袁濤等轉投他行。與此同時,卻鮮有其他行業高端人才向汽車行業流動。
本土高端實干人才“走紅”
“臥槽”的堅守是一樣的,“跳槽”的理由則各不相同,每個高管的人事調整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是作為一種趨勢,人才流動背后根源是一樣的,那就是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和壯大。
首先,汽車產業的飛速發展逐漸塑造了成熟的市場和企業,給各類人才充分流動提供了平臺和空間。其次,隨著市場和企業的成熟,一大批汽車高端人才走向成熟,為流動提供了充足的資源。人才流動還充分反映出各大車企對人才爭奪的白熱化。在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的人才爭奪中,有一類人才成為兩者的“香餑餑”,那就是既熟悉合資品牌現代化的研發和管理,又擁有足夠的本土經驗的實干型人才“李峰們”。
北京現代常務副總李峰于1996年加盟北汽福田從事市場營銷工作,歷任北汽福田營銷公司市場部經理、綜合計劃部經理、總經理助理、銷售公司總經理和北汽福田副總經理。再后來的2008年,他加入北京現代,完成從一個銷售高手到決策者的華麗轉變。李峰在進入北京現代以來的3年中,利用一系列的產品組合盤整和高低搭配定位,多次踩準了市場的節拍,使北京現代在銷量和口碑上取得了顯著進步。
當然不僅是李峰,還有原上海通用總經理丁磊,東風日產副總經理任勇、東風本田副總經理劉洪、東風本田執行副總經理陳斌波、克萊斯勒(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裁兼總經理鄭潔等,他們參與和見證了中國汽車產業的壯大,并一同成長,成為業內公認的高端實干人才及領軍人物。
“李峰們”受各大車企青睞不是沒有理由的。各自主品牌近年來依靠本土優勢,通過市場營銷爭得一片發展空間,對高端研發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而“李峰們”在本土成長,他們充分熟悉國內市場,本土經驗豐厚,在開拓市場方面特別是銷售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同時,“李峰們”大多有合資企業的經歷,對現代化管理也不陌生,這使他們無論是在合資車企還是在自主車企,都十分迫切地“被需要”。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