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職業經理人頻繁變動:孫曉東跳槽PSA;張欣退出北汽;黃華瓊轉投福田。另一邊是企業重金求賢:北汽赴德攬才;上汽股權留人;東風日產招兵買馬。這段時間汽車行業的尤為集中的人事變動引發了眾多的關注。在蓋世汽車網日前進行的一次針對業內人士的調查中,將其原因歸結為高端人才缺乏、缺少激勵機制和社會心態浮躁在汽車業的體現。 汽車行業吸引力不足
在關于汽車行業與其他制造業人才狀況對比的調查中顯示,相比而言汽車行業“高端管理人才更缺乏”得到了30%的投票;更有高達66%的參與者贊同汽車行業“更缺激勵制度”的觀點。
人才的集中頻繁變動與企業間相互挖角的“亂象”同時折射了汽車行業缺乏激勵機制的問題。從可獲得的在內地與香港上市的24家汽車公司的總經理級高管2010年薪酬中發現,年薪過百萬者寥寥。而家電與工程機械等其他制造業企業高管收入遠高于整車行業。高管整體薪酬偏低,被視為汽車企業激勵制度不健全的表現之一。
而從近幾年汽車與其他行業間的人才流動中,也可發現汽車行業吸引力不足。2011年,上海通用總經理丁磊離開上海通用,出任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通用汽車(中國)副總裁兼通用汽車北京分公司總經理陳實轉投微軟;南京菲亞特首任總經理茅曉明在離開南京菲亞特輾轉他行;原奇瑞汽車研究院院長徐敏從奇瑞離開后開始執教生涯,奇瑞汽車副總經理、奇瑞汽車新能源公司總經理袁濤加盟天津一家飛機制造企業。而其他行業人才鮮有向汽車行業流動的案例。
心態浮躁成跳槽隱憂
就汽車行業本身而言,為何當下人事變動如此頻繁?在針對這一問題的調查中,“汽車業高層次人才需求和爭奪升級”這一選項獲得了約49%的認同。而值得注意的是,“社會心態浮躁在汽車業的體現”這一選項也獲得了多達47%的支持。
伴隨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社會轉型,不可避免出現不安定感和浮躁感,這種浮躁心態表現之一就是急于求成,只顧眼前利益。這也容易造成企業人才的流失以及盲目性流動。譬如,有些企業過分看重短期銷量目標,忽視產品質量與長期利潤。汽車銷量上不去,銷售高管立馬換人,員工也在折騰中信心漸失。另有企業打著汽車的幌子,在資本市場掙“快錢”,車企經理人職業青春因此耽誤。業界呼吁應對這種跡象提高警惕,避免對整個行業造成傷害。
大國企不招待見
在對于“未來高端人才變動可能的趨勢”的投票結果顯示,合資企業將是最受高端人才青睞之地。22%的投票者認為未來會出現人才流向合資企業的趨勢。而認為人才將集中流向民營企業的也有15%。相比而言,認為人才會流向大國企的人很少,僅有8%。
分析原因,合資企業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汽車市場的主導者,這無疑對眾多人才具有相當的吸引力。此外,擁有相對成熟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與國際化品牌背景,這兩大因素也促使合資企業成為許多經理人,尤其是“海歸”人才的首要選擇。
而民營車企相對較靈活的機制,良好的發展空間以及有吸引力的薪酬也獲得許多高端人才青睞。這與民營車企近幾年良好的發展勢頭分不開,另外部分民營車企實現對外出口同時,開始在海外設廠謀求全球化擴張,這都需要大量高素質人才,尤其是具備海外市場經驗的人才加盟。而大國企雖是與國際汽車企業組建合資公司的主力,但由于這些企業本身并無多少有競爭力的產品。另外,大國企體制臃腫僵硬也受人詬病,吸引力相對較小。
相關閱讀
如果您想了解關于以上信息的更多內容,請填寫以下表單: | |||
咨詢欄目: | 人才資訊 | 驗證碼: |
|
您的姓名: | E-mail: | ||
您的單位: | 職 務: | ||
您的電話: | 傳 真: | ||
通訊地址: | 郵政編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