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光耀
8月18日,當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江世煌--一位來自臺灣的職業經理人,在主席臺上正式啟動大金龍"發現之旅"時,頓令筆者產生一種"久違了"的感覺。
這種感覺,使筆者想起了去年8月,另一位來自臺灣的職業經理人--江鈴汽車總裁陳遠清,在發布會上向賓客們宣布全順國Ⅲ柴油車正式上市的情形。
兩位同樣在汽車業聲名遐邇的臺灣職業經理人,在不同的時間選擇了首都北京作為新品發布的地點;而大金龍的這次活動,還更多的帶有品牌傳播的深遠意義。尤其是,時隔數年,大金龍重新舉起品牌大旗,其背后所蘊涵的又是什么呢?
重擎品牌大旗
據了解,此次"發現之旅"的目的,除了推廣其高速客運新品XMQ6129Y"龍威"之外,更重要的是在遍及全國8個城市的"發現之旅"巡展中,使客戶和業內人士發現大金龍在設計上的精細、細微和專業的風格與特色,從而更好的與其"細微之處,專業之道"的品牌主張相呼應。
談及大金龍的品牌規劃,筆者想起了它在今年3月份BAAV上海客車展前夕開展的一場關于品牌理念的內部研討會。4月份,大金龍在北京客車展上正式提出"中國客車專家"的品牌新定位。而此次年度品牌傳播活動"發現之旅"的啟動,更是可以看作大金龍將理論落到實踐之處的一大舉措。
從歷史上看,大金龍的品牌傳播最早起源于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鼎盛時期。因此業內有云:"品牌一說,起源于金龍"。2004年底,隨著股權關系的理順以及新任掌門江世煌的上任,大金龍開始了復興之旅,并在2005、2006和2007上半年連續取得30%的快速增長業績--這可以視作大金龍今年以來啟動品牌戰略的扎實基礎。
與之前相比,大金龍此次的品牌推廣有幾處不同。一是時代背景不同。金龍品牌崛起于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第一輪客車快速發展高峰期;而今年則是難得的第二輪客車發展高峰期,并適逢良好的出口機遇,加上公司內外一心以及母公司對大金龍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地為大金龍的品牌建設"推波助瀾"。
二是品牌架構更加全面和系統。此次的品牌傳播實際上由四部分組成,一是企業品牌和Logo("KING
LONG"、"金龍");二是品牌定位("中國客車專家");三是品牌主張(也即品牌定位的落腳點);還有一個是品牌傳播活動(也即品牌主張的發力點)。這四個部分構成了一個整體,相輔相成,形成1+1>2的積聚效應。
打造品牌密集型企業
"發現之旅"的啟動,揭示了大金龍打造品牌密集型企業的戰略規劃。
按照傳統的要素投入理論來說,企業的發展主要依靠資本要素、技術要素和勞動要素三部分的投入,由此產生出資本密集型模式、技術密集型模式和勞動密集型模式。但實際上,隨著品牌建設的深入,品牌要素也會逐漸溶入到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中,成為其中的重要"因子"。
品牌要素其實是一個立體結構,而且,品牌要素的投入必然會體現到企業的收益中,否則就不稱其為要素投入。當投入積累到一定程度,品牌要素就會轉化為企業價值的重要部分,大大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并在今后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和價格競爭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客車行業是公認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但通過宇通、大金龍、蘇州金龍、江淮和恒通等企業近年來的品牌傳播活動,客車行業的品牌門檻正逐漸提高,未來的競爭將是強勢品牌的競爭,客車行業正逐漸向品牌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復合模式過渡。無疑,誰能搶先成為品牌密集型企業,誰就能在未來的"角斗場"上奪得頭籌。
"發現之旅"欲"發現"什么
從"發現之旅"中還能"發現"什么?換句話說就是,"發現之旅"這次巡展背后還有什么?
"發現之旅"的背后,反映出大金龍政策資源的傾斜性。國家有國家的政策,企業也有企業的政策。它是一種企業資源的導向,是企業未來較長時間內的"航向燈"。從大金龍今年以來的舉措來看,該公司已經把品牌建設放到了戰略的地位來考慮,并將其看作"躋身世界七大客車制造廠商之列"的關鍵手段之一,因而在各方各面都廣開"綠燈"。
"發現之旅"的背后,反映出大金龍對細分市場的更加貼近。"發現之旅"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次巡展盛宴,按照大金龍一位內部人士的話來說,大金龍已有好幾年沒有進行過類似的巡展活動,此次重新"開通"巡展,與用戶親密接觸,面向客戶談品牌,面向用戶搜反饋,顯示出其對細分市場和細分群體的更加關注。
"發現之旅"的背后,反映出大金龍企業風格的精細化。從某種程度上說,理念可以引導行動,行動又為理念夯實基礎。由此而言,大金龍以"細微之處,專業之道"為契機,在"細微"和"專業"的理念指導下,既有利于推動各部門在車型設計、工藝流程、市場開發、售后服務等方面的更加精益求精,同時也能不斷為其品牌傳播提供更多的支撐點,有利于企業文化向精細化風格的加速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