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廿年|張衛東:打造中國氫能產業化環境
2021年12月14日,由上海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有限公司(簡稱:上燃動力)主辦的2021氫能產業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本次論壇以“氫能廿年 燃動未來”為主題,政府主管部門領導、國內外相關氫能領域專家、示范應用企業負責人及相關產業代表,圍繞國內外氫能產業發展里程、構建氫能經濟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等熱點話題、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會上,UNDP駐華代表張衛東進行了題為UNDP助力中國構建氫能經濟的實踐與展望主旨報告,以下為演講實錄:
我認為本次會議安排非常的巧妙,巧妙的讓我感覺到特別有話可說,為什么呢?當大家看到我們中國的氫能,氫能燃料電池汽車各個方面,如火如荼的時候,也是風生水起的時候。大家想到火不是一開始的時候就是那么旺,也不是一開始的時候就是那么持續,就像上一個環節我們余主任,余院長分享得那樣,燃料電池也是經過幾次波折,但是始終沒有冷下來。那是因為有一盆火,這盆火是保證我們所謂的能有一個像火種一樣,大家這個火始終沒有滅到,是因為我們有一個共同大的團體,這個團體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科技部,以及我們開展的全球環境基因GEF項目,整個這個團隊形成的這樣一個力量,能使得我們燃料電池經過了二十年的發展。
大家可能看到我的標題就有一個十八年,我特別要解釋一下,這個十八年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執行全球基于GEF項目,執行的時長,但是GEF設計和執行有非常特殊的地方,它需要至少有一年的項目準備期,它叫PPG,那個時期,要大約至少一年的時間。而拿到這個PPG的時候,你需要有一個項目申請,你要有這個項目申請,這個申請不是你今天申請上,明天就能夠有的,而且這個申請本身非常復雜,不是簡單的幾頁紙就可以形成的,那是需要花很多時間的。前前后后也不下兩年的時間,所以說18年加上我們兩年時間也足以超過二十年的時間,所以說我感覺我們當站在這里跟大家分享我們取得的這些成就的時候,確實跟大家同一頻率,同一脈搏,同憂愁、同向往的。
整個這個項目執行期間,經過了三個階段。一個階段是在2003年到2007年,另外一個2007年到2010…我們跨越了52個城市,在我們整個項目從開始的時候,最早我們第一期的時候只有北京,第二期北京、上海,第三期、北京、上海、佛山最后加兩個城市,張家口和常熟,形成我們最后52個城市。
在這五個城市,我們通過多車型、多場景、多環境、多模式情況下,就對如何能夠利用我們的氫能燃料電池車,實現交通領域的節能減排。如何能實現?同時,如何能夠把中國的燃料電池,這個產業能夠從無到有,從少到多,這樣的一個能夠走向商業化這樣一個過程,所以我們這個項目歷經了十八年的階段,使得我們的項目,真正見證了這樣一個歷史的進程。
大家可能也許不是特別了解,實際上在座諸位有很多里面的專家,我們余主任余院長就是參與我們整個三期項目,從設計到執行這樣一個,也就是說為什么我們國家,整個氫能燃料電池能有這樣的發展,是因為有這樣的專家,早期的還有毛東強(音)教授,還有馬興發書記都參與,還有上海的很多都點不上名的,還有上燃動力也是我們UNDP的合作伙伴,所以是有這么一個進程。
整個這個項目一般情況下我們做這個項目的時候,就技術解決技術的問題,而我們GEF不是技術問題解決技術問題,而是如何打造技術能夠從技術走向產業化所需要的,他的適應環境,包括政策法規體系以及認知等等一系列的,包括資金支持這種條件。同時,也要看你有沒有這樣的環境當中,光靠余院長他一個人,余主任一個人,可能產業也發展不起來,你必須要有更好的專業技術工人,這時候還需要打造人才隊伍,這都是需要我們做的,包括大眾認知。所以這個項目經過十八年時間,我們從六個方面開展了我們的攻堅。
首先從政策法規的完善方面,如何就中國在法律法規政策方面,如何能夠讓我們氫能燃料電池能夠有這樣的一個設施環境。特別是大家都知道,提到氫能已經從危險具體作為能源在進入到統計單位里,所以這都是進步,這都是整個這個項目所取得的關于這方面的成就。
再有技術提升,這個技術包括燃料電堆包括系統、整車應用等等一系列。特別是在我們第三期的時候,要把國際上一些好的技術和國內開展一些技術交流做了大量工作。
第三個基礎設施,我們一談基礎設施,在座的各位再熟悉不過,如何能夠讓我們的加氫基礎設施有零的突破。非常欣喜的是在我們佛山的南海區的項目,率先在中國走出了一個讓加氫站從無到有整個審批過程,原來是沒有的,因為戶都有一個環評等一系列的,最后做出了一個規范,也都是使得為推動中國的氫能燃料,基礎設施這塊有了長足進展,有了這樣的可能。再有產業鏈完善,非常高興看到我們至少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西南區都形成了非常完善的產業體系。
特別聽到上燃動力張總提到他們在研發投入25個億,我估計是25億之多,由于有了這樣的投入才逐漸形成了這樣的產業鏈,我們也看到我們第一臺燃料電池車,如何華麗的變身,都有一個非常堅信的過程。
再有特別重要的人才體系建設,大家可能看到我們12月8日,在佛山南海區,為世界第一所氫能經濟職業學院揭牌了,今年第一批學生也已經入校了,我們2019年就已經啟動了這樣一個項目,但是由于疫情原因,現在都沒有辦法,所以在今年12月8日,我們也為它揭牌了,這也是我們UNDP為了幫助中國政府能夠打造人才體系建設方面,邁出了一個非常堅實的一步。啟動了世界第一所氫能經濟職業學院,我們在其他的幾個方面也在做類似布局。
再一個公眾的認知,大家可能認為這不是一個事,但是我們這個項目也把公眾認知作為技術難關一樣去攻克,通過宣傳大家接受。不用談情色變,氫能也是一樣的,加氫站不要建在我家旁邊,可能離的越遠越好,通過十幾年,特別是利用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世博會,還有馬上召開2020年冬奧會,我們都有這樣的連接。整個我們這個項目是夸三大賽事和重要的活動,2008奧運,2010世博,2020冬奧會,這也是使得我們這個項目發展非常關鍵的布局。
總的來看,我們大家可能都欣喜的看到,國家頂層設計這塊很快就要發布了。余主任實際也透露了下,我可以透露具體時間,很有可能就在23日,因為我們要參加這個相關的活動,發布國家頂層設計。
整個我們看政策的引導,大家如果可能一開始,現在你們知道了,為什么我們項目設計的時候有這樣政策安排,就是因為要打造一個適應的環境,沒有頂層設計的規劃,沒有政策的出臺,企業是不愿意去發力的。金融的它是不愿意投資的,所以這是非常重要,所以我們這個項目不是就技術問題說技術問題,為了真正做成一個產業所需要一整套,一個不可或缺。特別是相關的技術標準等等,都是這樣的。大家能想象的到嗎?一些縣級城市甚至都有了自己一些相應的規則出來了,所以來鼓勵氫能發展,這一點確實難得。
最新的一個數據是什么呢?20幾個省,40幾個地級市都頒布了相關政策,這一點確實難能可貴,也只有像中國這樣的地方政府,有這樣一個實力。從技術層面應該是大家都知道,沒有一個我們臥薪嘗膽,二十年磨一劍的努力,沒有辦法攻克這些技術跟難關,這是很難的。這個技術難關體現在什么?大家能詳細嗎?最初我們2003年項目啟動的時候,引進的國外的一個大巴車,一臺大巴車180萬美元,現在我們國產的同樣的標準的大巴車,也就是180萬人民幣,這些是怎么做到的呢?肯定都是技術的迭代,沒有這個是沒有辦法的。
特別是相關的一些技術指標,大家都很熟悉,沒有這個是沒有辦法做到。我們項目經過了十八年的努力,我們這些車企們,上汽、飛馳、輔通都是我們合作伙伴,都是作為我們項目重要的成員在推動,大家想想看,我們燃料電池不是一下子就像孫悟空一樣從石頭里冒出來,不是的,是大家默默參與奉獻的結果。
本身我們自己的項目,我們已經超額完成了,我們所規定各種指標,總的來看,從基礎設施這塊率先推動各種審批智庫。能夠走出一條路,讓大家知道走這條路是安全的,大家都會批的,因為互相一交流,佛山已經批了,其他地方也要跟著一起批,大家也要跟著把這個事情做起來,我們要起到真正能夠破解的一個作用。
基礎設施當然也包括最終能夠從成本降低這塊,所能夠實現這樣一個成果,沒有這一系列前期的努力,是沒有辦法來實現的,看到我們這樣的中國,甚至我們來說當太陽能到多少,2毛錢一度的時候,我們競爭力會更強,所以這都是一些相關的成果。
完整的產業鏈我們剛才看到了,上燃投資25個億,實際上各個城市,我們所有7個示范城市加起來,我們超過140億元的投入,大家能相信到嗎?這個里面成功的產業鏈后面,有140多億。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完成產業鏈,不止是在某一個區域,還是非常均勻的,從長三角、珠三角,包括華中區域,這都有一些,所以我們是我們非常樂見的情況。特別是我們能夠看到,通過項目的支持,我記得我們經常會拿這個例子比較,第一期的時候,我們是進口三輛大巴,到第二期的時候是自主生產了6輛大巴,其中6輛都是世博會期間,我們還把全球基金首席執行官請到上海參加相關活動,最后就形成這樣一些真正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布局。
那提到了人才的培訓,這塊應該講,這是作為我們UNDP推動中國氫能經濟,建設的一個重要的領域。大家都知道,可能是在技術工人這塊并不是很多首選,如果是年輕人上技校很沒有面子,從氫能來改變人們的偏見,真正推動氫能的發展,這是非常重要的。從此讓我們參與氫能職業教育的這些孩子們,能有同樣的像剛才光榮、榮耀信心滿滿,這都是同樣的,這也是為什么我們UNDP均一開啟全球第一所氫能學院的初心。因為人和一個產業,一個國家,沒有強大的技術功能,沒有大國工匠,你就非常頂尖的技術專家,是出不來東西的,出不來產品的,沒有辦法產業化,所以這是非常關鍵的。
這塊實際上我們以公共認知這塊,我們開始提到了,我們項目如何利用世界級幾種大活動,2008年奧運會、世博會,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真正讓人們能夠感知到氫能源清潔安全舒適還有其他你能想到的一個詞去描述,包括零碳這些方面都可以實現。
再有我們利用我們的項目這種平臺來搞五城七城聯動,來搞巡演巡游,實際我們真正能夠參與到我們巡游的直接參與的觀眾也都不下50萬,所以這么多年來有這樣一些,包括一些媒體的宣傳,組織專項媒體來宣傳。通過組織特別是我們UNDP有史以來第一次召開了,UNDP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氫能源開發大會,以前從來沒有用這個命名,我們就是想這樣來讓大家對氫能進行重視,給予支持。這個大會已經連續開了三屆,都是非常成功的。
通過各方面努力,包括媒體,來共同推動這件事情,讓社會認知,不止是企業,不止是投資人,所以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也為了能夠讓我們這個項目和冬奧對接,我們把張家口也列為示范項目,我們把張家口納入我們項目,一開始就跟我們心心相印,共同推動這個事,這等于是我們把氫能也影響到冬奧,因為張家口現在采購的氫能車輛也可能是幾千輛了,所以這樣也都是有一個非常好的安排。
大家看看這個數字,這只是第三級,2016年到2021年,當時只設計了112來,現在我們真正整個項目實現了多少?3000多。公里數自然也是一樣的。大家看看投資這塊,項目的投資加起來也就是1860萬美元,這個無償贈款,但是政府企業拿出來的資金超過了3.6億美元,所以說大家能看到在座的諸位企業界各方面,都能看到如火如荼的氫能的產業的發展,是有這些背后,國家的支持,國際組織的支持,有這個企業的投入各方面的參與制止,包括這些專家們默默無聞他們在推動,這個是非常關鍵的。
未來我們是希望整個這個氫能產業更快速的去發展,不僅把中國的在氫能產業所取得的經驗,在中國進一步擴大,同時讓更多發展中國家,也都能夠享受到他的這種發展紅利,當然這個是怎么來做到,首先是培養人才,所以我們和相關的機構也都在合作,更好的推動起來。但是有一點很清楚,我們怎么做才能找到我們自己的技術呢?沒有最好的,只有適合的,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所以這一點我也希望我們在座的諸位專家,特別是在我們傳達各方面信息的時候,不一定別人做什么,我們就做什么。這才是最好的。
為什么我們考慮到這個時候能夠考慮到我們找到自己的道路呢?那是因為現有的工業基礎條件,你的創新能力,你的團隊有這個能力去做,同時我們也有自己的大的市場來去推動。所以這一點千萬不可以去忽略這一點,因為氫能大家都知道,不一定是我們高壓氫氣,還有其他的方式,其他場景都可以應用,很多領域,比如氫能進萬家等等很多領域,不一定非別人怎么做,我們也只能這樣,也不是這樣,所以有很多考慮的。我們現在就積極來推動其他國家能和中國一樣,來真正的走上氫能發展的高質量發展這樣一個希望道路。
原因是什么?因為我們在,不光只靠中國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那是不可以的,因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是193個成員國,在2015年共同簽署的,這樣的話我們在未來的這30年里面,到2030年實現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這17個當中每一個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都也這樣的目標,要學習他們的經驗,所以中國氫能產業團隊,我相信能夠讓中國發展經驗,也讓其他發展中國家更快走向一個可持續發展道路。
借此機會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有這樣的機會,特別期待后續把我們中國經驗和其他國家分享。謝謝。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李小鵬在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4)全體會議上作主旨講話[09-26]
- 城市公交停車(保)場安全生產管理規定[09-13]
- 如何運用乘客與市場調查優化公交線路運營[09-11]
- 成都市快速公交系統建設與運營實踐[08-19]
- 中小城市公交線網優化面臨的主要問題、發展需求及優化策略[08-16]
- 城市公交行業駕駛員心理健康調查及對策建議[08-08]
- 城市公交企業如何開展安全隱患排查?[08-06]
- 城市公交企業基層班組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