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學斌:百度在智能駕駛方面的實踐

百度公司副總裁鄔學斌在發言中介紹了百度在智能駕駛方面的一些實踐。內容實錄如下:
各位嘉賓、各位老師,下午好!非常高興有機會在這里介紹百度在智能駕駛方面的一些實踐。
從汽車行業來講,我們認為汽車行業永恒的主題是幾個要素:“安全、節能、環保、舒適”,這八個字從汽車誕生開始到未來都是永恒的話題。技術發展到今天,“電動化”、“共享化”、“智能化”是汽車的目前發展的趨勢。智能化就是把網聯和智能放在一起,讓車變得更聰明,統稱為智能化。
為什么智能化?首要提高出行效率,更安全、更經濟、更可控、更智能、更合理。智能化的到來離不開AI技術。AI技術出現過很多次,為什么這次AI技術可能成為商品?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芯片計算能力大幅度提高,而且計算成本大幅度下降;第二,大數據,以前沒有大數據,數據沒辦法集中使用,數據集中被使用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第三,云,云計算不僅僅使數據得到使用,而且在云端可以對數據進行很多分析。由于以上三大原因我們認為這一次AI浪潮來了,可能就不會走。
智能汽車到底什么時候能夠來到?大家說的都很多,我比較贊同的一個種觀點是,2025年是智能化和高級智能化的拐點,2030年會有1%的智能化汽車,2045年-2050年如果還有人開車就太LOW了,這是我們對智能汽車到來的判斷。
智能汽車技術和今天傳統汽車有什么區別?我總結了三個特點:
特點一:產品發展是漸進式的。汽車畢竟還是汽車,從一開始,兩個手、兩個腳都要用的,手動擋,后來變成自動擋,后來變成右腳也解放了,再后來逐步解放你的手,以后還會解放你的眼睛、大腦,從產品形態來講是漸進的,但是漸進的產品背后不代表技術是漸進的,技術是跳躍的,如果沒有AI技術想解放眼睛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特點二:從第一階段自主式汽車到最后車聯、網聯,無人車開始的時候一定是車輛本身要具備所有的能力,就是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幫助車輛本身就像人駕駛一樣行駛,我稱之為“自主式的智能駕駛”。第二階段,隨著物聯網、V2S技術完善,可能到車和網相聯,通過網和別的車相聯,可以稍微降低人控制的部分,有此消彼長的過程。
特點三:法律和道德方面,經常有人問我老人和孩子你撞誰?這是一個偽命題,因為你了解一下智能汽車,他的感知系統是24小時360度,是隨時覆蓋的,就不會出現一個老人和一個孩子一定讓你撞一個的概念,如果誰要碰瓷突然沖出來,這個沒有辦法,車子還有物理慣性,如果一個老人和孩子同時沖出來碰瓷沒有辦法,程序是不管,這不是道德問題,這種討論是沒有意義的,是一個偽命題。法律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前天晚上Google發布了一條消息,在鳳凰城開放無人汽車公眾試乘,這是一個法律的突破,在美國只有鳳凰城允許方向盤后不坐人,其他都要求要有一個安全員,新的法律對無人駕駛技術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以上是三大特點,法律問題道德問題、自主階段問題和技術產品之間的關系。
百度是如何把握這個機會的?百度有“阿波羅計劃”,方針是:“開放能力、共享資源、加速創新、持續共贏”。汽車產品在研發的時候是沒有相互合作的,到了市場上大家都很和諧。但是軟件行業相反,在研發的時候彼此合作,上了市場就六親不認,贏者通吃。為什么汽車行業本來很和諧,為什么研發不能共享?這樣資源投入不是更有效、創新更快嗎?這就是阿波羅要做的。阿波羅會將百度在無人駕駛方面的軟件全部開源,,任何人都可以到這個平臺上看到我們的軟件代碼,也歡迎各位在這個社區里貢獻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數據,這是一個開源社區,希望這種做法在技術行業發揚光大,這也是AI技術對汽車行業最重要的沖擊,傳統汽車領域自己干自己的思路肯定會被淘汰。
謝謝大家!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李小鵬在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4)全體會議上作主旨講話[09-26]
- 城市公交停車(保)場安全生產管理規定[09-13]
- 如何運用乘客與市場調查優化公交線路運營[09-11]
- 成都市快速公交系統建設與運營實踐[08-19]
- 中小城市公交線網優化面臨的主要問題、發展需求及優化策略[08-16]
- 城市公交行業駕駛員心理健康調查及對策建議[08-08]
- 城市公交企業如何開展安全隱患排查?[08-06]
- 城市公交企業基層班組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