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關于印發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三)十大重點工程。
1.營運車船燃料消耗量準入與退出工程。
營運車船燃料消耗量準入與退出。全面實施營運車輛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在相關財稅政策的支持配合下,試點開展老舊車輛提前退出運輸市場。建立健全營運車船燃料消耗檢測體系,加強檢測監督管理,促進汽車生產企業和修造船廠切實強化節能減排技術進步與創新,加強對高能耗運輸車船進入市場運營的源頭控制。探索建立市場退出機制和配套經濟補償機制,積極爭取加大國家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對大噸位載貨汽車、公交車和農村客車的補貼力度,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運輸車輛。
內河船型標準化。加緊完善并實施內河船型標準化的經濟激勵政策和相關法律、行政配套措施。加大資金投入,繼續加強標準船型研發、現有船型比選以及落后船型淘汰等工作,加快推進長江、西江等船型標準化工作。進一步爭取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相關部委的支持,在《長江干線船型標準化補貼資金管理辦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財政補貼的適用范圍,由長江干線拓展到長江、西江等主要通航流域,加大補貼力度,引導內河船舶運力結構優化,提升內河航運競爭力,充分發揮內河航運節能環保的比較優勢。
2.節能與新能源車輛示范推廣工程。
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車輛。進一步促進混合動力、純電動等節能與新能源車輛的推廣應用,重點針對新能源車輛在城市公共汽車和出租車示范推廣過程中的安全、便捷使用和維修問題,加強相關設施建設和人員培訓,減少車輛運行中安全、故障等問題,降低車輛運行費用。
推廣使用天然氣車輛。逐步提高城市公交、出租汽車中天然氣車輛的比重,在城市物流配送、城際客貨運輸車輛中積極開展試點推廣工作,以新購置天然氣車輛代替淘汰的老舊車輛。
3.甩掛運輸節能減排推廣工程。
將加快發展甩掛運輸作為轉變道路運輸發展方式、調整公路運力結構、提高貨運實載率的突破口。認真落實《關于促進甩掛運輸發展的通知》、《甩掛運輸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精神,在全國范圍內篩選典型區域和典型公路運輸企業在適當地區和線路上組織開展甩掛運輸節能減排試點工作。在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促進甩掛運輸發展的相關政策、法規和標準,帶動和推進甩掛運輸在全國范圍內的快速發展,構建甩掛運輸發展長效機制,提高公路貨物運輸生產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水平。
4.綠色駕駛與維修工程。
大力推廣綠色駕駛。總結和推廣汽車和船舶綠色駕駛操作與管理經驗、技術,組織編寫汽車駕駛員和船員綠色駕駛操作手冊和培訓教材,將節能減排意識和技能作為機動車駕駛培訓教練員、汽車駕駛員、船員從業資格資質考核認定的重要內容和依據。開展汽車駕駛員綠色駕駛技能培訓與競賽,加強船員航行操作與管理節能減排培訓,逐步建立一支節能減排意識強、駕駛技能好、業務素質高的汽車駕駛員和船員隊伍。
大力推廣車船駕駛培訓模擬裝置。出臺機動車和船舶駕駛模擬器資金補助管理辦法,加快建設全國駕培管理平臺,實現駕培模擬器教學與IC卡計時聯網。力爭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較完善的駕培行業節能減排體系,使全國使用模擬器教學的駕培機構覆蓋面達到75%以上。
組織實施綠色維修工程。針對目前我國機動車維修業的環保狀況,從機動車維修業的廢物分類、管理要求、維修作業和廢棄物處理等方面加強機動車維修的節能減排,重點加強對廢水、廢氣、廢機油、廢舊蓄電池、廢舊輪胎等廢棄物的處置和污染治理。
5.智能交通節能減排工程。
以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公眾出行信息服務系統為重點,大力推進智能交通技術、現代物流技術、現代信息技術等的開發和應用,改造和提升傳統交通運輸產業,提高運輸組織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水平。
電子不停車收費技術推廣。大力推進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提高行車效率。有條件的區域,積極推進相鄰省區市甚至更大范圍的高速公路聯網不停車收費,減少收費過程中由于車輛低速、怠速行駛造成的能源浪費和排放。
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重點加大對全國內河與長江干線綜合物流信息平臺、全國或長三角等重點區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研發與推廣,整合物流市場供需、貨源、運力等信息并向社會提供,引導傳統貨運產業向現代物流轉型,促進貨運實載率和節能減排水平的提高。
內河船舶免停靠報港信息服務系統推廣。進一步擴展系統功能,實現船舶在起運港和目的港的免停靠報港。加緊制定相關行業標準和管理規定,大力促進該系統的推廣應用,提高管理效能。
公眾出行信息服務系統建設。整合交通出行信息資源,建立統一的公眾出行信息服務平臺,采用多種信息發布方式向公眾提供各種交通信息,從而提升行業服務水平、提高交通運營管理的效率,引導公眾高效、便捷、舒適地出行,優化出行路線,引導交通參與者轉變出行方式和消費觀念,縮短出行人員在途距離和時間,最大限度降低能耗和排放水平。
6.公路建設和運營節能減排技術推廣工程。
在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領域,積極組織開展先進適用節能減排技術的推廣應用工作,降低能耗與排放水平。
溫拌瀝青鋪路技術應用。選擇部分省市開展溫拌瀝青技術的試點推廣應用,研究解決關鍵技術難題,建立溫拌瀝青技術規范體系。
交通建設材料循環利用技術應用。開展交通運輸循環經濟示范活動,大力推進瀝青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再生利用;廢舊輪胎膠粉改性瀝青筑路應用;粉煤灰、礦渣、煤矸石等工業廢料在交通建設工程中應用。
公路隧道節能減排技術改造與應用。積極開展隧道節能照明試點工作,系統總結試點工程實施經驗,編制《公路隧道通風照明設計細則》,修改完善公路隧道照明相關技術規范,鼓勵在新建隧道中采用技術成熟、功能可靠的公路隧道照明相關技術規范和產品。對在用隧道,根據現照明燈具的使用壽命,制定分期分批更換節能燈具方案,推行隧道綠色照明工程,推廣應用壽命長、功能可靠的發光二級管(LED)等節能燈具。組織開展隧道通風照明控制技術、隧道群和毗鄰隧道的智能聯動控制技術和聯網控制系統等的示范和推廣。大力推進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應用。
高速公路服務區和公路收費站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對全國100個高速公路服務區、1600個收費站實施節能照明改造,并試點開展太陽能風光互補方式供電改造,建設低碳服務區。
7.綠色港航建設工程。
開展綠色港口創建活動。大力推進港口碼頭節能設計,優化裝卸工藝、設備選型、配套工程等的設計,推廣港口機械和車輛調度運營系統,將港口打造成為交通運輸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窗口。
水鐵聯運節能減排示范。在主要港口深入開展水鐵聯運示范工程,從法規、政策、標準、單證和運營制度、信息化等方面入手,優化水鐵聯運發展環境,促進綜合運輸體系建設和現代物流發展。
港口裝卸機械“油改電”。推廣集裝箱碼頭RTG“油改電”,對具有改造價值的1600臺RTG實施“油改電”技術改造。積極推進件雜貨碼頭輪胎吊和汽車吊“油改電”技術改造。
推廣靠港船舶使用岸電。鼓勵新建碼頭和船舶配套建設靠港船舶使用岸電的設備設施,鼓勵既有碼頭開展靠港船舶使用岸電技術改造,以及船舶使用岸電的技術改造。在國際郵輪碼頭、主要客運碼頭以及有條件的大型集裝箱和散貨碼頭實現靠港船舶使用岸電。
推廣應用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港口地區風能、太陽能、水能、地熱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豐富的優勢,提高港口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探索風能、太陽能、核能等在運輸船舶中的應用。
8.合同能源管理推廣工程。
加快培育專業節能服務公司,積極引導大型交通運輸企業、科研咨詢機構、行業協會等組建專業節能減排服務公司,為企業實施節能減排改造提供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管理等“一條龍”服務。認定一批省級、國家級節能服務公司。研究出臺交通運輸領域推廣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減排服務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培育節能減排技術服務市場。重點在公路隧道節能改造、城市軌道交通節能改造、港口照明與RTG“油改電”、營運車船先進成熟節能產品(技術)應用、靠港船舶使用岸電、公共機構大型建筑等領域組織啟動一批合同能源管理的示范項目,帶動全行業發展,使合同能源管理成為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技術服務市場的重要機制。
9.船舶能效管理體系與數據庫建設工程。
船舶能效管理體系建設。參照國際上在船舶能效改進方面的先進做法和經驗,研究制定具有行業特點、滿足國際國內相關要求的船舶能效管理體系標準和認證規范,積極推動航運企業將船舶能效納入體系管理,建立統一的、可測量、可監控、可驗證的船舶能效指標。開展重點航運企業的能效管理認證試點,為全面推廣實施船舶能效管理體系做好準備工作。
船舶能效數據庫建設。研究制定船舶能效數據的報告、核查制度,建立覆蓋全面、數據統一、分類科學的船舶能效設計指數和營運指數數據庫,為水運節能減排相關政策法規、市場機制、獎懲機制、財稅優惠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提供全面、可靠的基礎數據支持。
10.節能減排監管能力建設工程。
制定并實施行業節能減排監管能力建設規劃,圍繞節能減排戰略規劃體系、法規標準體系、統計監測考核體系、監管組織體系等四大體系建設,著力提升行業節能減排監管能力。
完善節能減排戰略規劃體系。研究制定交通運輸領域應對氣候變化、低碳交通運輸發展等重大戰略。研究制定行業和企業節能減排規劃編制指南,強化各類節能減排規劃編制,建立分層級、分類別、分方式的規劃體系。建立規劃審批與報備制度,建立健全規劃定期評估考核、通報和及時制修訂機制。
完善節能減排法規標準體系。積極研究制定《交通運輸節約能源條例》等法規,建立健全相關配套規章、標準和制度體系。重點加緊完善營運車船燃料消耗和碳排放的市場準入和退出、重點企業節能減排監管、交通固定資產投資節能評估和審查等制度;研究出臺建設低碳交通運輸體系的相關指導意見和具體實施方案;研究制定節能減排標準體系建設專項行動計劃,抓緊制定營運船舶、港口裝卸機械、交通施工機械等燃料消耗和碳排放限值標準,完善公路橋梁工程節能設計、綠色施工等技術規范,提高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和標準化水平。
完善節能減排統計監測考核體系。加快完善并組織實施交通運輸行業能源與碳排放統計分析制度,完善公路運輸、水路運輸、港口生產、城市客運等節能減排統計指標體系、方法體系和采集體系,納入國家統計制度,強化各項指標的統計調查、分析、預測和發布工作,按照布局科學、數據準確、傳輸及時的要求,建立與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統計分析、評價考核相適應、覆蓋全行業的監測網絡。加緊研究建立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評價和考核體系,定期開展評估工作。提高統計監測考核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
完善節能減排監管組織體系。建立健全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監督管理體制,明確專職管理機構與崗位,加強節能減排管理隊伍建設,形成權責明確、協調順暢、運行高效、保障有力的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監管網絡。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每輛補貼4.2-8萬元!新能源城市公交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標準出臺[09-26]
- 交通運輸部:全力做好2024年中秋國慶假期交通運輸服務保障[09-13]
- 12城入圍!交通部印發2024年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09-13]
- 交通運輸部修訂印發《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09-12]
- 六部門組織開展2024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09-06]
- 工信部等八部門:做好老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工作[08-21]
- 行業觀察|國務院審議通過《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將為行業帶來哪些利好?[08-20]
- 政策解讀|交通部印發《農村客貨郵運營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