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宇:未來即來?
智能交通,已不僅僅局限于互聯網+的概念,也不再拘泥于某幾個汽車企業或者互聯網公司。那么,智能交通的幕后推手是誰?誰又能真正實現智能交通?
2015(第六屆)全球汽車論壇期間,李星宇說:為什么這里聚集了全球的汽車界精英,談了這么多車聯網和智能交通的話題,卻沒有一個人談談如何實現?他坦言,目前的汽車互聯,連車聯網都尚不能完全涉及,談智能交通還遠。
李星宇——飛思卡爾汽車電子市場經理,他工作的范疇是如何實現理想,如何讓世界進步,讓未來早點來。
記者:很多人認為車聯網市場僅僅只是前裝市場火熱,還沒有進入到真正的消費市場,因為還沒有一個平臺級的應用出現,消費者更是難于接受OBD等的單純而無用的應用,是否如此?
李星宇:類似OBD這樣的應用實際上對于專業機構才有用,對于一般消費者,他們更關注車聯網能帶來什么樣的便捷服務,這里涉及到一個用戶體驗的問題,很多開發商希望簡單地將手機端的安卓系統移植到汽車上,再加上幾個APP就是車聯網服務。但事實上汽車的操作環境與手機有很大不同。比如:信息輸入,對車機屏幕的操作距離通常較手機遠一倍,而且還在駕駛者的側面,因此相同的信息輸入,手機更便捷。更重要的是,目前這些車聯網的應用,很難找出來一個是手機上不能完成的,并且恰恰是手機更方便;比如:洗車服務,手機上安裝有微信、支付寶,支付起來非常方便,如果在車機上,先不說如何安裝微信,單單輸入支付密碼就是一個尷尬的問題,想想看如果副駕座位有人的話,你該怎么輸入密碼?
在一個平臺級應用或殺手級應用出現之前,可能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車載環境下,如何做到更好的用戶體驗,例如語音交互、手勢交互,或者是借助智能方向盤進行控制,以及如何提高汽車對于環境的感知能力,先做培養殺手級應用的土壤,更加切合實際。
記者:飛思卡爾在中國的戰略布局基礎上,如何看待中國的車聯網發展?能否描述一下中國車聯網未來3至5年的清晰脈絡?
李星宇:目前,中國的車聯網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BAT這樣的互聯網公司推動的,我們已經見證了互聯網+在多個傳統行業取得了顛覆性成就,互聯網公司的快速迭代、機智用戶體驗等理念的確為汽車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例如百度的Carlife應用,我們會持續看到互聯網公司在汽車后服務市場攻城略地,顛覆現有的4S店或者街邊店服務體系,提供LBS(基于位置的服務)以及汽車金融相關的服務。車廠也在快速建立基于專有網絡的Telematics系統,也就是T-box。對于車廠而言,依賴娛樂導航系統的聯網能力并不是一個可靠的選擇,因為消費者隨時可以通過后裝方式更換原裝車載電腦,并且敏感數據無法做到完全掌控。通過一個獨立的T-box,車廠可以收集汽車關鍵運行數據,如發動機、胎壓、電池等,為大數據分析提供基礎信息;消費者可以遠程控制車輛,如空調、座椅加熱等,也可以接收安防報警信息。
記者:車聯網并不是單車的所謂智能化,它是包括智能交通甚至智能城市一體的生態系統,對于飛思卡爾,有何優勢征服中國市場?
李星宇:當前絕大部分車聯網方面的討論集中在如何在汽車連接到云端之后,提供LBS和O2O方面,但事實上,車聯網包括三個部分,除了與云端的連接外,還包括車與車(V2V),車與道路基礎設施的連接(V2I),后兩部分統稱為V2X,即車與環境的互聯,這是面向未來智慧城市和無人駕駛汽車的關鍵技術組成部分。麥肯錫在一份報告表示,無人駕駛將挽救每年15萬至30萬人的生命,這是車聯網真正意義上的價值,是手機無法替代的,由此還可以衍生出不停車收費、車輛組隊行駛、動態交通預測等激動人心的應用。但V2X技術極具挑戰性,需要DSRC專用短距離通信技術作為支撐,在數百米的范圍內,識別高速運動車輛并實現“車路”、“車車”實時通信,其延遲要求低至10ns,以保證實時傳輸圖像、語音和數據信息。IEEE802.11已被選定為DSRC規范基礎,IEEE802.11p則是IEEE802.11針對汽車環境的延伸。NXP半導體已經推出商用的802.11p芯片組;飛思卡爾推出了業界第一顆符合ISO26262規范的面向視覺ADAS應用的處理器S32V,并且有業界領先的77G雷達解決方案,這些領先技術將為車聯網和無人駕駛汽車的關鍵技術奠定基礎。
記者:車聯網已經成為中國的國家戰略,2015年也是車聯網的爆發之年,作為IoT的領軍企業,飛思卡爾在車聯網這次的大浪潮來臨之際有何戰略性的布局?
李星宇:作為全球第二大車載信息娛樂處理器供應商,飛思卡爾與主要的國際車廠保持了非常緊密的合作,到目前為止,全球前十大車廠中的七家已經使用了我們的i.MX6處理器,在國內車廠方面,這一比例甚至更高。i.MX6為車聯網服務的實現提供了強大的計算平臺,并且帶來卓越的安全保障。飛思卡爾與車聯網各個環節的參與者有廣泛的合作,我們與國內領先的車廠如長安建立了聯合實驗室;與一級供應商如大陸、博世、哈曼、東軟、航盛等公司有長久的合作關系;在應用和軟件層面,我們與百度、谷歌、QNX、中科創達等保持密切合作,為整車廠提供高度集成的解決方案。圍繞車聯網,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生態系統。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關注校車安全永不過時[07-12]
- 十年 客車行業醞釀出新的格局[01-04]
- 黃宏生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發展之路[11-21]
- 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11-29]
- 海格百億大單:“水到渠成”的收獲[11-28]
- 安凱寶斯通以實際行動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龍在海外市場已成為“實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