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汽車榮辱觀
當前以轎車為代表的我國汽車行業形勢嚴峻。自主品牌轎車銷量份額只占19%左右,而80%的利潤卻流向國外。生產外國品牌的合資企業發展迅猛。增資之多,國別之多,合資時間之長,車型品牌之廣,在世界汽車發展史中沒有先例。
我們實際已淪為汽車列強的聚寶盆和商業殖民地,比南美還南美。如此發展下去,很難實現汽車強國夢。創建品牌本來是企業的事,但汽車產品量大面廣,已經深入到千家萬戶,只靠企業努力短期內很難戰勝外國品牌。
我認為,創建自主品牌必須傾全社會之力,爭取三五年內渡過難關,扭轉局面。
依靠什么
如今很多企業為打開銷路,創建品牌,想盡各種辦法,如舉辦各種展銷會,制作各種廣告。甚至不惜重金聘請明星代言,模特表演,媒體撰稿,還花錢買質量認證書裝點門面。
當然會起到一定效果,但打鐵還須自身硬,歸根結底,要依靠企業本身實力,生產達到品牌標準的產品。
這種標準在西方營銷書上有很多論述。我國清代百年老店有句做生意的格言,叫做“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它言簡意賅,好學好用,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結晶。那時沒有品牌概念,只講是老字號,我認為它應該是當代創品牌的金標準。
對當前汽車產品來說,貨真,要求轎車在外觀、各種技術性能(如動力、安全、環保、經濟、平順、舒適等)、質量可靠性、耐用度和市場服務等五種要素真實而優秀,且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價實,就是要做到物有所值,從新車購入到使用、保養、維修以及剩余價值的全壽命周期上要有較低投入成本和較高性價比;童叟無欺,就是對任何顧客,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要以誠信相待,沒有任何欺騙隱瞞行為,能經受住時間考驗,有良好口碑,以此換取用戶對該品牌長期堅定的信任。
那么,金標準如何達到?要靠企業實力,沒有其他捷徑。如企業要有明確發展戰略;充沛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強大的產品開發和創新能力;嚴格的質量經營管理體系和企業文化等。
現在,在貨真方面與同級外國品牌相比,總體上微型和部分緊湊(小型)轎車在市場上暫時沒有合資品牌競爭,自主品牌占優勢,但技術含量相對不高,溢價能力較差,合資品牌即將入市競爭。
中高級轎車是轎車市場主力,技術水平高,溢價高,利潤多,幾乎全由合資和進口品牌占有。但在中型車和部分小型車中,少數企業的個別品牌已達到或接近外國品牌水平。
總之,我國自主轎車品牌在貨真方面,有少數品牌已趕上或接近合資品牌,但還須鞏固提高。在創新和掌握前沿高科技上還存在較大差距。在價格上還不能滿足用戶期望值。由于外國品牌具有品牌溢價效應,汽車賣得貴,用戶認可。
但對同等水平自主品牌汽車理所當然地認為應該便宜,如觀致比同級競品車便宜10%,紅旗H7比奧迪A6L便宜25%,這已經很不容易,但消費者在網上跟帖表示并不滿足,要求便宜40%才買。這很難做到,因為產量小,未達經濟規模,降價需要時間。以誠信提高用戶對品牌信任度需要長時間考驗,不是一日之功。有人說要十年八年,有人說趕上奔馳要再過100年,我認為這又太悲觀。
以我們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可集思廣益,想出有效措施,克服困難,在短期內創建一批合乎標準的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自主轎車名牌,與合資企業并肩發展。
三個盲目
除自主轎車企業繼續艱苦努力爭取達標外,全社會應當發力給他們掃清障礙,創造機會,推動和幫助其成長,而不是揠苗助長。因此,我提出以下三條措施,拋磚引玉,供探討。
一是倡導社會主義汽車文化價值觀。
為什么要倡導社會主義汽車文化價值觀?因為它能克服當前我國轎車產業三個盲目性,影響自主品牌發展需要,必須用思想道德和社會文化來引導和規范。這三個盲目性如下:
其一,用戶購車的盲目性。用戶大多是剛致富群體,他們缺乏汽車知識,購買轎車的目的五花八門,如何使用手中資金,消費理念各有不同。在中國這個世界最大而又不成熟的汽車市場里,幾百款中外品牌轎車,用戶眼花繚亂,不知如何選擇。社會不良風尚和固定思維影響,用戶對品牌認知,往往是人云亦云,甚至以訛傳訛,陷入購買品牌盲目性。
如有人崇拜西方文明,認為凡是西方品牌的車都好,凡是中國車都差。他們沒有看到外國品牌也有良莠之分,也出過事故,也有偷工減料,也有召回和索賠。反之,中國品牌正在崛起,也有后起之秀,性價比更為合理。
其二,企業發展理念的盲目性。
我國轎車產業結構極不合理,處于初始階段。在跨國合資企業包圍之下,本國整車企業大大小小幾十家,但不少企業式微力薄,在地方政府保護下,淘汰不得,合并不得,企業發展理念和路徑選擇存在盲目性。
為競爭和生存,他們不惜采用各種不正當手段。如有企業浮夸產品水平,制作虛假廣告,為降低成本使用劣質材料、劣質零件,擅自降低國家環保節油標準,以次充好,損壞用戶利益。有些企業挾洋以自重,用洋基因、洋體系、洋名稱、洋字碼來標榜自己,甚至借宣傳洋品牌之機來提高自主品牌聲譽,不講自己是否有真功夫。有企業靠盲目圈地、鋪攤子增加實力,浪費社會資源。以上種種,都損害了自主品牌聲譽,必須改正。
其三,政府決策的盲目性。我國政府在對汽車行業發展戰略上,既要發展合資企業以保就業和稅收,又要保自主品牌成長,以進入汽車強國。兩種不同性質品牌實際處于對立半競爭關系。在城市交通治理決策上,為滿足居民出行便捷和城市建設要發展它。為減少傷亡事故,堵車和污染,要限時限購限制它。決策十分糾結,存在一定盲目性。哪些品牌和企業應該支持,哪些要淘汰,應該有所決策。
鑒于以上原因,我大膽提出社會主義汽車文化價值觀(榮辱觀)具體建議,很不成熟,僅供大家參考。
購車觀
以奢糜炫富為恥以實用節儉為榮
以逢中必踩為恥以自主品牌為榮
以追求享樂為恥以環保節能為榮
造車觀
以粗制濫造為恥以自主創新為榮
以貪名挾洋為恥以做實做強為榮
以浮夸貪利為恥以貨真價實為榮
汽車文化價值觀應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子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必須由下而上征求意見,由上而下制定宣講。黨政機關公務員、共產黨員、社會精英帶頭貫徹執行,以求實效。
評價和激勵
二是建立第三方權威轎車質量評價體系。
為幫助用戶正確選擇轎車,鑒別企業品牌優劣。政府應組織有豐富經驗和技術實力的咨詢機構,用科技檢測手段和嚴謹追蹤調查,每年對各級別自主品牌轎車進行評價,并與同級外國品牌競品比對。
評價參數應從創建“貨真”品牌的5項標準入手,包括產品設計創新水平、上市100輛新車在一年和三年內的行駛故障率、二手車的剩余價值和服務質量等,作為用戶和服務滿意度指標向社會公開發布。
這樣不但給用戶指明購車方向,并可鼓勵先進,鞭策落后,通過優勝劣汰改善產業結構。類似工作中國質量協會已開展多年,年年有改進。今年他們歷時4個月走訪47家企業,對53個中外品牌車型19471個有效樣本進行分析對比。
但我認為,其調查方式是隨機面訪,有較大隨意性,調查內容不夠規范全面,技術檢測不夠完善,對企業引領和警示作用不夠強。
建議中質協結合國內知名汽車技術研究機構和大學,組織更強大的第三方評價隊伍,參考美國J.D.Power評價體系和模式來開展工作。
三是政府對自主品牌轎車建立激勵機制。
為使已具備“貨真”標準的品牌迅速達到金標準,政府應該創造條件,幫助他們提高產量,擴大市場份額,度過盈虧點,達到經濟規模,擴大品牌知名度和競爭力。
政府應對他們在產品開發和科學管理上的創新和改革給予獎勵,應該在短期內減免企業稅收或給用戶直接補貼作為催化劑。這個作用巨大,對振興我國轎車工業是難得機會,否則機會稍縱即逝。這方面可比照對電動車補貼辦法。
阻礙可能會來自世界貿易組織WTO和合資企業里的外方。WTO協議書第三條有對外資反對歧視條款,但也有對發展中國家優惠待遇規定和WTO對幼稚產業保護的規定。
30年來跨國品牌處于壟斷地位,我們無法與之競爭便是明證。對跨國公司來說,過去中國市場給他們創造豐厚利潤,今后隨著社會發展,市場容量繼續擴大,容得我們在競爭中取得雙贏,可繼續合作并攜手走向全球。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關注校車安全永不過時[07-12]
- 十年 客車行業醞釀出新的格局[01-04]
- 黃宏生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發展之路[11-21]
- 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11-29]
- 海格百億大單:“水到渠成”的收獲[11-28]
- 安凱寶斯通以實際行動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龍在海外市場已成為“實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