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弱的電動車聲
江西省南昌市的董師傅開了十幾年出租車,如今高企的油價讓他的壓力陡然增加,今年3月,他開上了示范運行的長安志翔混合動力出租車,經濟上的壓力緩解了不少。6月的一天,他對《汽車商業評論》記者說:“一箱油比其他出租車可以多跑100公里左右,節約50元油費。”
南昌是首批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工作試點城市之一。2010年,南昌市政府對首批節能與新能源出租車和公務用車進行了公開招標,長安新能源汽車勝出,向南昌交付了82輛中度混合動力轎車。據稱,由于示范運行效果良好,今年3月21日,南昌市市政府又一次性采購了105輛長安混合動力汽車,擴大示范運行的范圍,成為今年以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廣中最大的一筆訂單。至此,長安汽車已在重慶、杭州、昆明等13個國家“十城千輛”城市廣泛開展示范運行活動。截止目前,已累計投放近500輛,累計里程達719萬公里。《汽車商業評論》了解到,在新能源汽車示范運行中,長安汽車是目前“運行區域最廣、運行行業最多、運行數量最大”的企業。
而僅僅一年之前,當中國汽車公司宣布各自發展電動汽車的計劃時,他們談論的還是電動轎車。但現在,他們更有可能是在談論電動公交車,因為公交車可能天生就比乘用車更適合作為電動汽車。公交車有固定的行車路線,其行駛速度也比轎車慢很多,身上也更容易找到存放電池組的空間。這里釋放出一個明顯的信號,即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直接發展純電動汽車技術”的聲音已經漸漸減弱,“發展混合動力和傳統動力技術升級”開始成為現階段的主流聲音。與此相對應,《汽車商業評論》了解到,國家雖然已經確定了電動車是未來汽車發展的主要方向,但是相關法律規定卻是一直沒有出臺。
先是工信部及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不會出臺汽車產業的“十二五”規劃。而經過數月的進一步調研和論證,由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門參與制定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1-2020年)》(下稱《規劃》),已上報國務院,但是時至今日,仍然沒有最終發布。與傳聞已久但總處于“即將出臺”狀態的《規劃》不同,科技部制定的電動車“十二五”專項規劃已悄然進入實施階段。從這里可以看出,前幾年頻頻高調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上表態的科技部,近來轉向低調。事實上,不僅它的電動車專項規劃“潛行”,連近年一直大力推動的“十城千輛”示范項目的進展也很少對外披露,反而是參與示范的各個城市自我大力宣傳。
為什么現在大干快上電動車的聲音漸少漸小?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直言,雖然未來電驅肯定是作為汽車的主要能源形式,但電動汽車的準備階段是相當長的一個過程,不可能快速上量,電動汽車2020年后才可能快速增長。他對《汽車商業評論》說:“電動汽車在2015年前增長不會很快,因為很多問題還沒有解決,比如車型的開發、基礎設施的建設、產業鏈的形成、消費者的接受以及成本價格較高等。現在的電動汽車還不能夠與傳統汽車進行競爭。”
如我們所見,今年4月11日,杭州市一輛示范運行的純電動車起火自燃,雖然不能因為一起事件就否定電動車發展線路,但是關于電動車發展中的諸多難題卻是顯而易見的。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電動車專家吳志新甚至表示這輩子看不到內燃機的消亡,將來電動汽車普及之后,內燃機汽車也不會消亡。“如果全用電動汽車,國家很不安全,一旦用電出現問題,交通將陷入癱瘓。內燃機經過了一百多年的進化,它的競品需要很長的應用過渡和提升時間。”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秘書長邢敏認為:到2020年,新能源動力車也只能占5%的市場份額。內燃機動力系統在未來30-50年仍是汽車的主要動力。面對當前節能減排的大趨勢,傳統動力節能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技術升級。
內燃機發明之初,熱效率只有10%~12%,時至今日也并沒有超過30%,但內燃機仍有巨大空間,已經廣泛應用的一些動力技術已經起到了很好的節能效果。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航則明確表示,目前發展節能汽車是比較現實的,而混合動力又是最現實的節能技術。《汽車商業評論》認為,當前,中國汽車界正在逐漸形成一種共識,那就是混合動力正在成為節能技術的首選。豐田最新一代混合動力轎車普瑞斯,1.8L的發動機,日本工況百公里油耗卻不足4升,售價也僅在20萬元左右,完全具備大規模推廣條件。而純電動汽車承載行業的未來,現階段仍不具備大規模推廣的條件。
科技部應該已經意識到了中國電動車技術一直以來未能得到大規模提升的現實。為此,它制定的電動車“十二五”專項規劃主要內容是在未來5年重點突破電池、電機、電控系統等電動車關鍵技術,以小型純電動車為主要發展方向,2015年電池生產成本降至現在的一半,電動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為此,科技部還改革了專項資金的分配方式以使電動車領域的科研成果能夠真正實現。目前,電動車“十二五”專項規劃已開始實施,科技部共投入7.8億元,一期33個領域77個項目均已完成申報且獲得了專項資金,二期項目申報也即將開始。
由此觀之,長安汽車一直以來堅持的按照“普及弱混、聚焦中混、提速純電動/Plug-in、深入零部件”的多技術路線發展模式,大力推進混合動力產品市場化,純電動產品技術產業化,燃料電池技術工程化的發展思路,這無疑會帶給人們一些思考。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關注校車安全永不過時[07-12]
- 十年 客車行業醞釀出新的格局[01-04]
- 黃宏生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發展之路[11-21]
- 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11-29]
- 海格百億大單:“水到渠成”的收獲[11-28]
- 安凱寶斯通以實際行動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龍在海外市場已成為“實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