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路車輛機械總公司總經理 鄒虎嘯
公路客運、旅游客運和城市公交客運是拉動客車市場的三駕馬車,尤其是作為道路旅客運輸的客車--公路客車,一直被視為客車市場的主體,備受客車行業關注。但是,自2003年遭受"非典"疫情打擊以來,業內不少人士對公路客車市場的發展前景產生了擔憂,發生了疑慮,加上火車提速、機票打折和私家車迅速擴張等因素的沖擊,普遍感到道路旅客運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似乎公路客車的發展前景越來越暗淡。鑒于此,我們有必要對公路客車的發展基礎、產品狀態和市場形勢進行深入分析,進而對其發展趨勢作出符合實際的理性評價。對此,我們有三個基本判斷:
基本判斷之一:發展基礎越來越好
道路條件、政策環境是支撐公路客車市場發展的基礎條件,就現實情況來看,這個基礎條件是越來越好的。
首先,公路建設加快。
據交通部權威數據,到2004年底,全國公路總里程已達到187.07萬公里。近10年來,新修公路71.37萬公里,年平均遞增5%。特別是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超過3.4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位。國務院2004年底審議通過了《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未來30年中國還將投資兩萬多億元人民幣建設5萬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形成總里程超過8萬公里的國家高速公路網。這作為全國公路網主骨架和全國綜合運輸大通道重要組成部分的國家高速公路網,突出路線的通道功能,將連接人口20萬以上的城鎮,承擔起區域間、省際間以及大中城市間的快速客貨運輸。公路建設的快速發展,必將使客車保有量不斷增加,。交通部統計,2004年,載客汽車的保有量為439.09萬輛,同比增加86.9萬輛,即使在"非典"爆發的2003年,載客汽車的保有量也增加了62.64萬輛。公路條件的不斷改善,對客車行業會產生兩個方面的促進作用,一是銷售量增加,二是產品檔次提升。這是保證公路客車市場繼續繁榮的基礎,也是客車企業和客車行業生存和發展的前提。
其次,政策環境趨好。
由于客車在道路客運中的重要地位,使之成為國家政策引導和規范的重點。為此,交通部對公路客運行業實施了一系列的鼓勵和促進政策,比較突出的有兩個方面:
一是,《道路運輸業發展規劃綱要(2001-2010年)》對實施目標、組織方式和具體措施都有明確要求:2005年道路客運量達到180億人次,全國營運客車總量達到163萬輛。在高速公路客運中重點發展高級客車,在國、省干線客運中發展中高級客車,在農村支線客運中發展適合農村市場需求的中級客車和普通客車,杜絕農用車、拖拉機、貨車從事客運。主要以高速公路沿線中心城市為結點,發揮高速公路快速直達和道路運輸班次多、密度大的優勢,著力提高行業競爭力。同時,圍繞春節、"五一"、"十一"等節假日運輸,大力發展旅游客運。作為國家的主管部委,交通部的這些要求,不僅為客運行業指明了發展方向,而且對客車行業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是,根據國務院的行政審批項目要求,交通部擬將原《客運資質》中關于企業等級標準的內容以交通行業標準的形式發布,并于今年4月發布了征求意見稿。客運資質評定工作,不僅對加快道路運輸業的結構調整,促進運輸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網絡化經營,改善運力結構,提高行業服務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且會有效地拉動對客車產品的需求增長。2001和2002年,大中型客車的增長速度都超過了35%,可見,重新啟動的客運資質評定工作,必將促使公路客車需求進入新一輪的增長周期。
基本判斷之二:產品升級越來越快
產品升級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也是市場競爭的結果。不斷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既是企業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的選擇,也是引導客車產品市場需求的重要舉措。客車行業,促進產品升級的因素很多,既有外因誘導,也有內因發動。
1、標準的規范促進了產品升級。
對于公路客車來說,有兩個標準對產品的升級具有明顯的規范作用。一是《營運客車類型劃分及等級評定》標準,二是強制性國家標準《客車結構安全要求》。
交通部《營運客車類型劃分及等級評定》標準在規范客車產品技術上起著積極作用。該標準根據行業發展現狀于2002年和2004年進行了兩次修訂,每次修訂都能夠促進公路客車大規模的升級。如2002年的第一次修訂,使客車結構及底盤配置等技術得到了全面升級。2004年的第二次修訂,進一步明確了營運客車ABS、行駛記錄儀、車內噪聲等汽車安全環保的技術要求,增加了車身承載式結構、復合懸架、比功率及人均通風量的計算,修改了高級臥鋪客車臥鋪布置及各部位尺寸的規定,新增了特大、大型高三、高二級的客車"在底盤動力總成間配置CAN總線",使公路客車產品實現了再一次的技術升級。
國家標準《客車結構安全要求》的修訂工作今年底將完成。由于客車安全涉及面廣,所以無論是客車消費者還是政府管理者都對未來客車安全性的期望值很高,本次修訂有20多項變化,不僅在結構強度、車輛穩定性、安全性等方面增加了相關內容,還在人性化方面有了明確的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是行業內企業必須嚴格執行的標準,因此,《客車結構安全要求》的修訂,對促進客車產品的升級更具有強制性的規范作用。
2、先進技術的導入推動了產品升級。
雖然近年來我們的客車行業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自主品牌的客車產品與國外優秀產品之間還存在不可否認的差距。所以,合資和技術引進仍然是客車企業提升技術水平的主要途徑。特別是公路客車領域,奔馳、曼、沃爾沃、五十鈴等國外優秀品牌都在中國有了自己的合作伙伴,這些產品或技術的導入,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中國客車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今年2月底,海關總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商務部4部委聯合發布了《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其主要用意在于防范汽車行業技術空心化,有利于合資企業不斷提高技術能力。在客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形勢下,導入國外先進技術,并快速實現國產化,不僅能夠加快產品升級速度,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而且對保持客車行業持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3、企業自主開發能力在逐步提高。
市場競爭是殘酷的,優勝劣汰的法則告訴我們,保持產品的先進性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先機。其中,客車企業自主開發能力始終是保證客車產品提升的決定因素。在這一點上,宇通的表現是最值得稱道的。作為公路客車市場的領軍企業,宇通的產品一直在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實力,而形成這種局面的重要因素就是,宇通除了進行技術引進外,更注重自主開發能力的提升,他們率先在客車行業成立了國家級技術中心和第一家博士后流動工作站,確保宇通在技術理念和關鍵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最近,其博士后科研成果又有新突破:通過對不同的噪聲頻譜圖的對比分析,以及不同車型上應用不同隔熱材料進行分析驗證,提出了降低噪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人機工程項目上,他們通過在車身布置中引入人機工程學方法和流程,對人機關系進行優化,并通過數據分析提出了乘客座椅舒適性設計的方法,大大改善了客車的操作方便性、安全性和舒適性。這些成果是宇通產品升級的基礎,但是,要取得這些成果,必須在經營理念上上升到一定的層次,在客車行業的微利階段,宇通每年將超過銷售收入4%的資金投入科研,是需要勇氣的。由此可見,客車生產企業的自身努力,永遠是客車市場發展的主體因素。
基本判斷之三:市場前景依然廣闊
近兩年,公路客車市場的確遇到了嚴峻的困難和挑戰,在火車提速、機票打折和私家車迅速擴張的擠壓之下,發展速度較前幾年明顯減緩。但我們認為公路客車市場依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理由有三:
其一,運輸量在繼續增長。
據《2004年公路水路交通行業發展統計公報》發布的數據,2004年全社會完成公路客運量162.5億人,旅客周轉量8748.4億人公里,分別比上年增加16.1億人和1052.8億人公里。另據交通部統計,今年"五一"黃金周,全國道路運輸行業共完成客運量3.23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4.2%,長途客流相對穩定,旅游客流增幅較大,雖然自駕車出游明顯增多,但客流增長仍以中短途為主。運輸量的增長說明公路客車市場依然具有開拓的余地,特別是旅游客運的興起,為公路客車的發展開辟了新的增長空間。根據市場表現出來的發展趨勢,對于客車企業來說,應該將研究中短途客運市場的變化規律作為下一步工作的重點。另外,對區域市場的關注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不僅要使產品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而且要不斷進行產品升級,增加附加值,為企業帶來利潤,否則,如果一味在低檔領域進行價格競爭,將會削弱整個行業的發展基礎。
其二,農村客運曙光初現。
《道路運輸業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農村客運要以實現"村村通客車"為目標,引導運力合理布局;要開發安全性能好、經濟可靠、適應農村道路和經濟水平的車輛;要引導農村客運經營組織模式的改革,提高營運效益。近兩年來,縣鄉公路里程大幅增長,公路密度提高,通達狀況進一步改善,為農村客運的加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04年底,全國縣道、鄉道里程達到142.46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5.33萬公里,占全國新增公路里程的87.6%。全國公路密度為19.5公里/百平方公里,比上年末提高0.6公里/百平方公里。交通部組織開展的農村客運網絡化試點工程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15個試點地區的鄉鎮客車通達率均達到了100%,通客車的建制村增加了2762個,建制村客車通達率由77.2%上升到90%,通公路的建制村全部開通了客運班車。今年5月,交通部在杭州召開了為期兩天的全國農村客運網絡化試點工作經驗推廣會,此舉預示著農村客運將在全國范圍之內展開。針對在試點工作中發現的問題,交通部將采取9條措施來保障"村村通客車"目標的實現,其中,"加大資金投入、加快農村客運站點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切實減輕農村客運經營者負擔"、"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實現城鄉客運有效銜?quot;等措施將有效地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實際問題。隨著農村客運工作的順利展開,公路客車將獲得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對客車需求量的增長將是前所未有的。據有關專家預測,這塊需求蛋糕將在30萬輛左右。面對這樣大一塊市場,客車企業有必要在資金投入、人才投入、設備投入方面給予重點考慮。
其三,出口市場方興未艾。
客車出口是近年來客車市場所表現出來的亮點之一,"十五"以來,客車出口量的平均增長速度達到了63.68%,遠遠超過客車行業總銷量的平均增長水平,因此,不少客車企業對出口市場均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不僅在產品出口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而且有向縱深發展的趨勢。從今年的出口形勢來看,部分企業已經在技術出口和品牌出口上有所收獲。我們的客車出口具有許多優勢,除了能夠得到國家的政策扶持以外,成本優勢十分明顯,一方面是勞動力成本較低,另一方面,由于客車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在邊際成本方面的優勢更加突出,加上我們的客車產品技術水平提高很快,與國外優秀產品之間的差距在迅速縮小,因此,將中國發展成為世界客車制造中心并非遙不可及。只要我們能夠在戰略上做到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必能在世界客車市場上掀起一股中國式的波瀾狂潮。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公路客車依然是客車市場的主戰場、主舞臺,只要各客車企業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不斷開拓進取,著力提高技術水平,增強開發能力,改善服務質量,就一定能在這個戰場上贏得勝利,在這個舞臺上演出波瀾壯闊的話劇。因此,對公路客車市場的悲觀是沒有根據的,在暫時的市場困難面前裹足不前是更不理智的。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讓我們滿懷信心地去迎接客車市場更加繁榮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