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柴野心十足 商用車界帝國已見雛形
憑借一條國內商用車最優質的黃金產業鏈和在資本市場的一系列完美運作,譚旭光期待在中國商用車版圖中打造一個令人生畏的商用車帝國。
設想一下,如果當年那個集實業資本和金融資本一體、涉及眾多產業和金融行業、總資產達幾百億元、子公司多達177家的德隆系沒有崩塌,結果將會怎樣?
譚旭光在千億級綠的動力戰略規劃發布會上莊嚴宣布濰柴挑戰全球第一目標
2004年,在湘火炬收購紅巖與陜汽之后,一個關于德隆的重型車策略的內部戰略規劃浮出水面。該規劃雄心勃勃,其中包括并購重汽,形成包括陜重汽、紅巖、中國重汽在內的重型車板塊,濰柴、杭發、火炬在內的發動機板塊,漢德車橋和法士特、綦齒在內的變速器板塊。通過這幾大板塊同沃爾沃、斯堪尼亞、達夫、曼、道依茨、康明斯、丹納車橋、伊頓、采埃孚等國際巨頭聯姻,在這一戰略指導下,一個擁有完備黃金產業鏈的真正的商用車帝國或將建起。
歷史如同一個玩笑。當年規劃中發動機板塊的濰柴成為德隆系崩塌后最大的贏家,同時繼承的還有那個關于商用車帝國的夢想。
似乎并不僅僅是夢想。
多年前,當譚旭光所領導的濰坊柴油機廠依然身處中國重汽麾下時,想必也未能料到今天的大場面——幾乎國內所有的重型車生產廠商的采購員守在濰柴門口,隨時“爭奪”剛剛下線的發動機,同時在門口等候的,還有長得不見隊尾的運輸車隊伍。
一位重卡企業的市場部人士抱怨,如果濰柴動力的發動機供應充足的話,他們一季度的產銷量還能提高至少30%以上。華菱重卡自卸車的客戶表示,該產品現時已經停止訂貨,3月初在經銷商處訂車的客戶,被告知底盤沒有下線,原因是濰柴發動機缺貨。一向增長迅速的歐曼重卡也同樣受到了影響。
這一變化并不突然。事實上,在2005年那場著名的湘火炬收購之后,譚旭光就有了更加長遠的規劃。中等身材、愛拉二胡、喜聽《西班牙斗牛士》的譚旭光思維敏捷,長于謀略。5年前,在人們懷疑的目光中譚旭光以10.2338億人民幣收購了湘火炬。2007年,其又通過吸收合并湘火炬股份實現A股上市,濰柴動力正式持有陜重汽51%的股份,譚曾公開表示:“當初很多人認為濰柴動力收購湘火炬是賠錢的買賣。事實是,如果沒有想到今天,2005年我就不會進行那場收購。”
但一切還只是個開始。
濰柴這個重型發動機領域的厲害角色,不僅深深滲透在一眾整車廠的血液,更將以產業整合者的姿態出現,并與他們直接對抗。
當人們還沉浸在“陜西省政府方面籌備陜西汽車集團公司(陜重汽第二大股東,持有陜重汽49%的股權)的整體上市工作,陜汽集團方面甚至想收回濰柴動力持有的陜重汽的51%股權”的消息中,有媒體爆料,陜西省政府已經原則上同意濰柴動力百分百控股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陜重汽),“這是做大陜重汽的重要戰略抉擇。”業內專家對此發表評論:“濰柴動力與中國重汽決裂之后就在積極謀劃在整車領域的擴張,增資陜重汽正是其在重卡整車領域擴張的表現。”
這是一條極具震撼力和想象力的消息。在濰柴百分百控股陜重汽的背后,所有能夠成就一個龐大商用車帝國的元素碰撞在一起——濰柴這個重型發動機領域的厲害角色,不僅深深滲透在一眾整車廠的血液,更將以產業整合者的姿態出現,并與他們直接對抗。
除了收編陜重汽,關于濰柴進入客車領域的傳聞似乎一直存在。
2009年12月,有關“濰柴動力正在和揚州市國資委、江蘇亞星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洽談重組亞星客車事宜”的消息被媒體披露,但濰柴動力及亞星客車方面均未予以承認。此后該事件也未有實質進展。
僅僅過了三個月,“緋聞”再次傳來。有媒體報道稱,濰柴動力欲收購重慶川江汽車,將在重慶江津投資8億元,建造一座年產能5000輛的客車廠。該項目甚至還編入了重慶市經信委的《重慶市重點行業發展規劃及產業鏈項目策劃研究報告》,該報告言之鑿鑿地稱,將實施總投資8億元的濰柴動力整車項目,完善配套體系,打造一個300億級的商用車產業鏈。而且該消息是最先被重慶當地媒體爆出。
不久,濰柴動力發布公告澄清,耐人尋味的是,公司承諾“至少3個月不籌劃上述事項”。
事實上,濰柴2010年以來在商用車領域動作頻頻。早在確認能全資控股陜重汽之前,濰柴已通過旗下的法士特開始參與奇瑞的重卡項目——聯合卡車。而值得注意的是,濰柴最近與福田、一汽等整車企業的合作十分緊密。
2010年5月10日,濰柴動力與福田汽車在長沙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中重卡領域的產品鏈合創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共同開發市場、共建市場服務網絡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合作力度。此外,據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福田投資7.92億在山東濰坊建廠很可能跟濰柴合作有關。按照譚旭光強勢的性格,不可能允許一個跟自己無關的整車廠在山東立足。“福田能在濰坊建廠,肯定也是要先得譚旭光首肯的。”而與福田的合作最終將會是什么結果還有待雙方宣布,《汽車觀察》記者就此詢問福田和濰柴,并未得到明確的信息。
2010年5月18日,一汽解放對外發布消息稱:“濰柴動力董事長譚旭光、執行總裁李大開、孫少軍等一行十二人到一汽解放公司進行了友好訪問,雙方就進一步合作領域由重型發動機發展到重型發動機、重型變速器等業務進行了協商,并達成了共識”。盡管對雙方合作的具體內容不詳,但可以肯定的是,譚旭光此行并不會空手而歸。
此外,去年濰柴參與組建的致力于打造千億汽車零部件集團的山東重工,不久前,濰柴又宣布未來3~5年將對其所屬陜西地區企業再投資50億元,打造以陜汽重卡為龍頭的重型卡車制造基地,及以法士特變速器為龍頭的汽車關鍵零部件制造基地。
傳聞也好,正式的合作也罷,一切似乎表明了濰柴那顆躁動的心。譚旭光正在轉動手中的資本魔方,在整車方面尋求新的突破。
“這將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重慶交通大學公共交通學者王健說,在他看來,不僅是重型卡車,濰柴的擴張或許意味著一場客車領域的巨大變局。
加快整車業務的推進,對于發動機企業而言有著非?,F實的動力。全資控股陜重汽不但使得濰柴動力傾力打造的中國重卡“黃金產業鏈”進一步得到鞏固,同時,其在整車上的強勢擴張將在重卡制造領域掀起巨大波瀾。
按照濰柴動力的目標,陜重汽將在2010年實現10萬輛的重卡產銷量,進一步與中國重汽14萬輛目標縮小差距。而從2011年開始,濰柴動力希望陜重汽實現對2009年重卡產銷量排行榜上位列第一的中國重汽的全面反超。在“十二五”期間,濰柴動力集團力爭實現產銷重型卡車25萬輛。
更大的背景是,2010年以來,隨著重卡市場的全線井噴,原先受金融危機壓抑的需求和廠家的擴張沖動被盡情釋放。于是,重卡合資合作及原有企業分別展開了擴張,包括合資的步伐加快及放大產銷量和擴張產能基地。據統計,2010年各車企的規劃產能在120萬-150萬輛,幾乎是去年的一倍左右。2015年的產能規劃在300萬輛以上。但根據專家的預測:重卡需求將基本在100萬輛或穩定在更少的水平。有跡象表明,部分廠家接到的2010年6月份的訂單已開始減少。未來市場一旦穩定下來,企業遭遇的將是最為殘酷的競爭。
因此,有行業專家判斷,重組和兼并將是本輪擴張結束后的主旋律。
“這將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重慶交通大學公共交通學者王健說,在他看來,不僅是重型卡車,濰柴的擴張或許意味著一場客車領域的巨大變局。
2005年,自從譚旭光冒著業界眼中的巨大風險收購湘火炬之后,意味著濰柴“中國最完整黃金產業鏈”的口號終于變成現實,而這也是開啟譚旭光龐大野心的一把鑰匙。憑借其在重卡資源上的優勢,濰柴將成為產業整合浪潮中最具優勢的企業之一,而對于相對重卡更加缺乏核心技術優勢的客車企業,或將率先成為被整合的對象。
對此,王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在整個商用車制造領域上,技術最高的是發動機,發動機企業是真正具有推動力的企業,其次是卡車,尤其是重卡,而客車在技術含量方面缺乏足夠的競爭力。
“應該說,中國市場比歐洲市場要大得多,未來應該會有更多的大集團產生。濰柴現在已經具備了這樣的能力,而且機會也應該到了。”在王健看來,產業鏈的整合是以核心技術為中心展開的。在歐洲,客車企業通常是利用卡車的平臺發展起來的。如同沃爾沃、奔馳和曼一樣。國外很多產品都是先在卡車的平臺上先應用,然后再拓展到客車上來。從這個趨勢來看,卡車行業把客車行業整合更具有優勢。
頻繁的國內外企業收購重組的消息為原本枯燥的中國車市增添了不少娛樂色彩。而讓人們津津樂道的往往是誰會是下一個被并購的對象。同在山東省的中通?或者是聊城客車?再或者是實力更大的客車巨頭?在濰柴這場好戲中,不少客車企業成為了傳說中濰柴的新目標。
“如果真的發生了,我一點不感到奇怪。”王健的回答出奇地鎮定。
毫無疑問的是,濰柴和福田,誰能把資源整合得更好,誰就將有更大的優勢。二者之間的全面較量,亦將在五年后才能分曉。
全面收購陜重汽的消息透露之后,為了讓目前正與濰柴動力有合作關系的重卡企業們心安,濰柴動力發布公告稱,濰柴動力目前與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包頭北方奔馳重型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很多重卡生產企業都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而且這些合作還在進一步加深。
盡管重卡企業紛紛表示“沒有什么好擔心的”,但業內人士表示:“濰柴動力在發動機和零部件領域實力很強,因此國內重卡企業與濰柴動力合作頗多,在濰柴動力全面進軍重卡整車制造領域之后,勢必會在發動機技術等方面向陜重汽傾斜,因此,對福田汽車等濰柴動力的合作伙伴而言,如何在今后進一步綁定與濰柴動力的關系,著實需要費一番腦筋。”
但就此得出濰柴故事的大團圓結局還為時過早。紅巖、福田等整車企業并不會因為濰柴的強大而停止發展。如果說,在中國的商用車領域,大集團的產業鏈優勢開始凸顯,一汽、東風、福田或許也將在這一趨勢中實現超越。
福田目前在商用車產品布局上十分完善,而其構建的“百萬發動機”戰略,正在通過環保動力、福田康明斯以及與奔馳的深入合作,變得更加完善和實際。
對此,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張志勇亦表示,濰柴對陜重汽的增持收購,確實表明其進軍重卡市場的決心。未來重卡市場將形成諸強競合的局面。濰柴勢頭很猛,但福田在重卡市場上的發展勢頭一點不弱。此外,中國重汽是國家重點支持的公司,其勢頭也不可小視。“沒有證據表明濰柴就一定能夠比他們更強勢。如果說優勢,濰柴動力的經營機制的效率和決策機制更高、更靈活,應該是他們未來重要的因素。”
未來商用車產業的整合中到底誰是主角?是動力總成布局完善的濰柴還是商用車產品布局完善的福田?現在來做判斷或者真是言之過早。商用車領域的產業整合趨勢將在未來的五年中逐漸加劇,毫無疑問的是,濰柴和福田,誰能把資源整合得更好,誰就將有更大的優勢。二者之間的全面較量,亦將在五年后才能分曉。
經過了5年的精心布局,譚旭光稍稍松了一口氣。剛剛解決了對于陜重汽和整條黃金產業鏈的控制力問題,更大的整合難題正在等著他。作為整合高手,譚旭光似乎并不擔心未來即將出現的層出不窮的變數,或許這個被稱為“譚大膽”的人認為:“只要在變局中,一切皆有可能。”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陳華出任康明斯中國供應鏈、質量和信息技術執行總監[09-26]
- 成都客車森鵬電子共攜手 繪制海外綠色交通新篇章[09-26]
- 逐鹿歐美市場 精進電動耀動2024漢諾威商用車展[09-26]
- 玉柴參加“與中國駐東盟經商參贊面對面”交流會[09-26]
- 北京祥龍公司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09-26]
- 媒體關注:從未勢能源看中國氫能企業的全球化之路[09-25]
- 盡顯“全天候”品質 歐輝BJ6105確實有點大不同 [09-25]
- 森鵬出海 領航商用車數智化轉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