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南站和南河道曾是公認的蘭州“兩難”,一個是物的環境,一個是人的環境。當初,沒有人相信南站秩序會變好,甚至還有“南站徹底完了”的說法。事實是,自今年9月以來,南站變臉了,本報也曾于9月13日、20日連續報道了南站的變化。

11月5日,記者再訪汽車南站,看到南站秩序井然,同時,聽到了管理者們根治南站的信心,以及對未來南站的美麗構想:要把南站打造成黃金旅游線、民族團結線……
都怕南站之亂死灰復燃 焦女士是一位南站附近的獸藥經營戶,對過去的南站有深刻體會。記者采訪時,她高興地說:“現在好了,以前路過南站,手包老讓搶走。”
客車經營者也怕秩序反彈,經營臨洮客車的李師傅說:“以前總是在爭搶客源,經常拉不滿,在站外來回繞圈子費油不說,還要給拉客仔支付工資,現在效益好多了,而且省心。”
“南站直接影響蘭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一定要鞏固取得的成果,要鞏固就得建立長效機制。”汽車南站馬垠偉站長說,長效機制就是長抓不懈。
長期整治“連累”交警和城運 為了鞏固多部門聯合整治取得的成果,聯合整治小組建立了長效機制:成員單位———汽車南站在蘭臨高速路口和212國道三岔路口設立一間值勤室,由南站以及城運、交警等部門工作人員長期值勤。
誠然,設立聯合值勤點,出站客車就“乖”了。因為客車出站有單據,值勤點工作人員檢查乘客人數,若超過了出站人數,交警和城運稽查兩個執法部門則可依據有關法規處理。“我們沒有執法權,若沒有交警和城運稽查人員,成果一定會反彈。”馬站長如是說。
市城運處稽查大隊隊長朱連成則說:“讓我們的人員長期駐守南站有困難,讓城運稽查和交警駐守南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可是,有必要讓交警和城運稽查人員長期駐守南站嗎?南站的病根到底在哪里?
深探汽車南站之“病根”“站長,我的車沒辦法跑了。”記者采訪時,一位經營潘家集(臨洮一個鄉)———蘭州班次的老板在馬站長辦公室里叫苦不迭,懇求站長讓他拉載臨洮乘客。馬站長無奈地解釋:車站只能執行分段售票“鐵規”,不能讓該車載運其他班次的乘客。
“車多客少,運力大于運量!”朱連成說,省運管部門考慮到扶持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審批班次時運力相對超前了,好心沒辦成好事。朱隊長舉例:康樂24.3萬人,臨洮53.2萬人,按人口來審批車次臨洮———蘭州發53趟車,那么康樂———蘭州發24趟車,看似都合理。但從實際運行情況來看,臨洮到蘭州的車次較合理,而康樂到蘭州的24趟車就不合理。為什么呢?因為臨洮經濟相對發達,客流成分以商貿為主,活動頻繁;而康樂經濟相對落后,客流以民工務工為主,季節性很明顯。
據了解,汽車南站發送班次共270個。經聯合整治后,車站嚴格執行分段售票,大多數經營者的效益明顯好轉,如蘭州到臨夏8分鐘一趟,臨洮10分鐘一趟,合作25分鐘一趟,上座率都在80%以上;但也有一些鄉村專線車的班次生意大不如從前。
“以前就是這些鄉村專線車在擾亂秩序!”汽車南站一位工作人員說,按照自然法則,如果運營者守法經營,并提供優質服務,還依然不能贏利,那么就應該從班線上淘汰。但是,事實上大多數經營者在投資了數十萬元后不認輸,他們要么降價競爭,要么爭搶其他班線的乘客;出站后在車站周圍來回繞圈,甚至雇用拉客仔欺行霸市,嚴重擾亂了車站的正常秩序。美麗構想:南站將變黃金旅游線
采訪中,城運、交警和車站等管理者都信心十足,表示一定能管理好汽車南站,并暢談自己對管理南站的建議。“運營客車利益和風險共存。”南站一位工作人員說,一般情況下省城客車通到地縣就可以了,然后由地縣往鄉村發車,還能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據介紹,更換新車無疑成為一些客車“吃不飽”的一個客觀原因。如20座的中巴更換為40座左右大巴,無疑于把原來2輛車變成了4輛,4輛變成了8輛……
在管理者有信心的同時,毋庸置疑的是汽車南站還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汽車南站發送班車途經或到達臨夏、臨洮、合作、夏河、瑪曲、岷縣、康樂、東鄉、唐汪等地,連接了漢族和回族、東鄉族、藏族等少數民族的親密交往,也是一條展示甘肅民族風情的旅游線。
“我們要把南站打造成黃金旅游線、民族團結線!”采訪中,朱連成大隊長向記者“泄密”:市城運處與汽車南站已有一個美麗的構想。
據描繪,南站開行的客車將按班次統一民族著裝,票員統一由女同志擔任,盡可能地像導游一樣給旅客提供優質服務,介紹沿途的自然和人土風情,展現民族特色。
“目前,由于司乘人員良莠不齊,這個設想在明年上半年不可能實現,估計最早在下半年實現。”汽車南站馬站長說,實現這個美麗構想的過程可能很長,且需要主管部門和運營者一起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