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迎來“走出去”最好機遇
“在當前世界金融危機中,發達國家虛擬經濟泡沫的破滅,極大影響了實體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破產,股份的轉讓,為我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難得機遇。我們要運用產業、人才、外匯儲備等優勢,推動企業‘走出去’。”商務部對外經濟合作司副司長陳林日前在2008年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年會上表示。商務部國家機電產品進出口辦公室處長支陸遜、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董建平等一致認為,當前形勢下,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迎來了“走出去”的大好機遇。
2008年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年會現場
汽車及零部件企業 對外投資潛力巨大
陳林在題為“我國對外投資合作現狀及發展趨勢”的演講中,解釋了“走出去”的含義。他認為,“走出去”包括有實力的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拓展企業發展空間。
中國汽車及零部件企業“走出去”的潛力巨大。據陳林介紹,2001年至2008年11月25日,經商務部核準和備案,汽車行業在境外投資設立136家企業,中方投資額11.2億美元,其中整車企業16家,投資額為8.4億美元;汽車及零部件貿易企業64家,投資額為0.81億美元;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47家,投資額為1.66億美元;研發設計企業8家,投資額為0.18億美元;汽車租賃企業1家,投資額為0.1億美元。
一般而言,吸引外資大國也是對外投資大國,但從對外投資與吸收外資的比例看,2006年,發達國家平均為1.19,發展中國家為0.46,轉型經濟體為0.27,而中國僅為0.23。“這一方面表明中國的對外投資水平較低,規模較小,發展嚴重滯后。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對外投資增長空間很大。” 陳林表示。
多項政策并舉支持企業“走出去”
支陸遜在講話中指出,當前金融危機對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沖擊是結構性的,這個結論是對大量機電產品出口情況分析之后得出的。他發現,擁有自主品牌、核心競爭力強、產業鏈條較長的企業,出口受到的沖擊比較小。支陸遜對未來汽車零部件企業出口保持樂觀:“近幾個月的出口數據顯示,我國汽車零部件對海外售后市場的出口是保持增長的。”
支陸遜認為,中央已經或正在出臺一系列鼓勵出口的政策。首先是出口退稅率調高、增值稅轉型等政策。此次國家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可減輕企業因固定投資而形成的1200億元稅負。其次是拓展中央外貿發展資金的使用范圍,為汽車及零部件企業搭建共性的基礎平臺,目前已經投入3億元,準備搭建十幾個平臺,明年的支持力度會更大。再次,中央鼓勵企業積極利用國內外商業銀行,采取多種方式,減少海外訂單緩付款給汽車企業帶來的風險。最后,還有一些正在進行中的工作,比如積極開展雙邊認證工作,豐富援外方式,幫助汽車企業進行海外的品牌推介,規范汽車出口秩序,加快企業售后服務體系的建立等等。
支陸遜強調,中國與歐美發達國家的汽車產業是結構性的互補關系,并非競爭關系。我們在制造成本、工業基礎、配套能力等方面具有較強優勢,在歐美國家汽車行業日益衰落及我國大力支持汽車產業發展的情況下,我國汽車工業具有承接產業轉移的能力和條件。
抓住目前“天大”的機遇
董建平認為,當前金融危機來勢兇猛,我國汽車市場進入了“冬天”。趁此機會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要找出自身不足,著力提升企業競爭力,把危機轉化為機遇,密切關注全球汽車產業的形勢,尋找有利于企業自己的商機。他建議,我國具備一定經濟實力的零部件企業應審時度勢,積極與國外零部件企業進行技術合作,購買產品、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綜合實力強大的零部件企業集團,應適時并購或入股國外陷入困境的中小零部件企業,獲得產品的品牌、技術、銷售渠道,拉長產業鏈,實現跨越式發展。
支陸遜認為時不我待。現在,一個良好的機遇擺在我國汽車產業面前,隨著人們消費能力下降,對品牌的重視程度也會下降,反而對性價比的重視程度會越來越高,我們要牢牢把握汽車產品消費線下移的時機。數據顯示,我國機電產品價格是國際同類產品價格的3/4或2/3。這意味著,未來我國汽車產業將顯示較強競爭力。“但是,機遇面前,我國企業仍要苦練內功,促進結構升級。”他建議中國汽車及零部件企業要抓住目前“天大”的機遇,引進國外產品品牌、技術和人才。據他介紹,目前不少汽車技術專家向他表達了回國的愿望,而當下引進國外人才的成本也開始下降。
支陸遜認為,上世紀70年代,日本汽車工業的發展就歸功于在石油危機中抓住了海外機遇,大量引進了技術和設備。“如果國內汽車及零部件企業把握不住時機,今后5年國內汽車產業結構不發生根本性變化的話,那時自主品牌企業的機遇就更少了。”支陸遜擔憂地說。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比亞迪向烏拉圭電動公交運營商交付100臺12米純電大巴[09-24]
- 海外一線堅守者,點亮世界“安凱紅”[09-14]
- 搭載先進動力系統 比亞迪匈牙利工廠第700臺純電動大巴下線[08-30]
- 繪就交通新畫卷 亞星客車成功交付坦桑尼亞[08-29]
- 行業觀察|國產新能源客車是否受歐盟電動汽車關稅新政影響?[08-28]
- 節能環保至上 金旅客車緣何收獲北歐客商點贊?[08-27]
- 產品推介+現場簽約 中通客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墨西哥)舉行 [08-23]
- 中車電動達喀爾項目:成功是我們拼搏出來的丨企業文化故事④[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