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企業突圍海外:嘗甜頭還是吃苦頭?
4年前的車市“井噴”過后呈現的間歇性下滑期間,許多自主品牌企業本能地把消化產能的希望寄托在海外市場;在上上下下一片歡呼喝彩聲中迎送,車企結隊雄赳赳地奔赴海外市場,中國車企的身影時常出沒在國際大牌車展上。其實車企們唯一的底氣是相信價廉是硬道理。誰料不久就從各級海外市場接連傳來各種碰壁失利的壞消息,徒增幾分悲憤與無奈的氣息。
由于日本和韓國的車廠在北美的攻城略地的示范效應和北美市場的巨大容量,中國車企自然被在吸引而去。中興汽車應是最早“動身”的,未料市場未入,中興汽車的美國合作伙伴發生令人詫異的“內訌”,嚴重耽誤中興汽車進入北美市場的進程,不免令人扼腕嘆息。本刊始終跟蹤這一事件的演變過程,向讀者提供最新的報道,本期是來自外刊的報道《利福尼亞法官宣稱Chamco和北美中興破產》。我們同樣關注奇瑞汽車最早在北美搭上的合作者——夢幻公司的老板布魯克林怎樣在給奇瑞汽車“添亂”的進展。如果中國汽車進入北美市場而被當地消費者不接受倒還罷了,豐田和現代都有敗走麥城的經歷過程,但是目前中國車企尚未進入北美市場就連續發生北美合作者的“擦槍走火”,到底是巧合還是中國車企的嫩稚?
一直身體力行嘗試協助中國車企進入俄羅斯汽車市場的祝景成先生連續熱心為國內媒體提供許多有價值的市場動態和他的真知灼見,儼然祝先生已成為國內俄羅斯汽車市場的權威分析家。本期由他撰寫《俄羅斯卡車市場現狀和機遇》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見地的觀點,值得車企研究揣摩。眾所周知,中國車企在俄羅斯乘用車市場的開局看似良好,先聲奪人和蜂擁而上的結果就是打草驚蛇,終于被俄羅斯政府盯上了,后果很嚴重,俄羅斯政府部門無非也是學了以前中國政府部門對付外國車廠散件戰術的一套,雖無甚新意,足以讓中國車企窒息。乘用車之路被堵,換成商用車之路試探確實是良策。但是如果中國車企還是無章法地蜂擁而入,管理部門無協調出口秩序的能力,估計再惹毛了俄羅斯有關部門,還會重蹈覆轍。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車企從未有傳統自律市場意識時,至少管理部門要有能力來照看。
新能源車就是所有國內外車廠的未來生存之道,也是企業存活的命門。上周通用汽車在北京積極宣講其對生物燃料的推崇和在這一技術線路的著力投入,希望在未來的中國市場的多路新能源技術線路中有通用汽車的生物燃料的添彩。緊接這通用汽車要在華大力演示其VOLT可插電EV的精彩。雖然我們耳熟能詳豐田、本田在混合動力上的霸勢,但是不能忽略緊鄰韓國車廠的相關動作,本期報道《現代計劃將混合動力車引入中國》說明了作為晉級到全球第六大車企的現代起亞汽車在其新能源的一攬子策略實施中的實力不可小覷,現代起亞汽車不是在練嘴上功夫,而是實實在在在奮力追趕日本車廠暫時領先的步伐。只是一場事關生死存亡的新能源技術的“奧運會”,最后是看車企在市場的產品得分,而不是公關宣傳的忽悠功夫。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比亞迪向烏拉圭電動公交運營商交付100臺12米純電大巴[09-24]
- 海外一線堅守者,點亮世界“安凱紅”[09-14]
- 搭載先進動力系統 比亞迪匈牙利工廠第700臺純電動大巴下線[08-30]
- 繪就交通新畫卷 亞星客車成功交付坦桑尼亞[08-29]
- 行業觀察|國產新能源客車是否受歐盟電動汽車關稅新政影響?[08-28]
- 節能環保至上 金旅客車緣何收獲北歐客商點贊?[08-27]
- 產品推介+現場簽約 中通客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墨西哥)舉行 [08-23]
- 中車電動達喀爾項目:成功是我們拼搏出來的丨企業文化故事④[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