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屆漢諾威商用車展隆重開幕
9月23日,第62屆漢諾威商用車展隆重開幕。本屆展會聚焦環保、安全以及創新主題。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VDA)Matthias Wissmann在開幕式上致辭,參加開幕式的有來自世界各地300名政要人物和商界精英.
本屆漢諾威商用車展展商數量達到了2,084家,較上屆(2006年)車展增長了三分之一,展會面積為27.5萬平方米,比上屆擴大10%。展會期間(9.25-10.2)有258家首次參展的企業亮相,展示商用車領域更為高效、環保和安全等方面的進步。789家參展商來自德國本土,來自意大利、荷蘭和土耳其的參展商有100多家。國際參展商數量攀升到1,188家,增長50%之多。中國有133家企業參展。展會期間將舉辦多項以國家為基礎的專場研討活動(印度、俄羅斯和土耳其三個具有很大潛力的商用車市場)在很大程度加強了展會的國際性特征。
久負盛名的漢諾威車展
Matthias在致辭中說到:“第62屆漢諾威商用車展隆重開幕,相比上一屆又創造了多個新的記錄:更多的參展商、更多首次參展的企業、更大的展覽面積。漢諾威商用車展再一次有力的證明了其重要的角色:對于當今的交通運輸行業無疑成為世界最重要的展覽會。同時為行業創新提供了重要的展示平臺。”
“本屆漢諾威車展關注的重點是提高運輸效率、加強環境保護,在這些領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Wissmann同時舉例說:“從1991以來,德國公路貨運交通方面每公噸在一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已經降低了三分之一以上。我們沒有就此止步,力爭在此基礎上于2020再次降低20%。在任何情況下,假如每人每公里二氧化碳的平均排放量為30克,客車都是最為有利于環境改善的交通運輸方式。”
“卡車是貨物運輸的關鍵,輕型貨車則幫助城市地區傳送運輸,而客車成就了公共交通的可實施性。正是因為商用車輛在當今社會和經濟中的重要性,它們同樣承擔了交通運輸模式的巨大社會責任感。”Wissmann同時呼吁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更多的投入,“如果因為基礎設施的不足而導致車輛經常性的陷于擁堵狀況中,會消耗過多不必要的燃料以及帶來更多的污染排放。”
IAA的展會準備工作非常細致,據悉,僅參觀手冊就有德、英、中等19種語言的版本。IAA方面的負責人預計,展會期間,來自德國的參觀者將占79%。國外參觀者中,來自歐盟國家的將占到61%。
參加本屆漢諾威商用車展的中國企業達到了68家,客車整車企業我們又一次看到廈門金龍一枝獨秀,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其他71家客車參展企業PK,金龍并不孤獨。
漢諾威車展簡介(IAA:Internationale Automobil-Ausstellung)
第一屆IAA于1897年在柏林舉辦,由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erband der Autumobilindustrie (VDA)組織,一直倍受全球關注。由于1989年的IAA展,2000家參展商擁擠在25.2萬平方米展場內,超過120萬觀眾前來參觀。鑒于此,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決定將IAA一分為二,兩年一屆,單年在法蘭克福舉辦轎車(Passenger Car)及配件展;雙年在漢諾威舉辦商用車(Commercial Vehicles)及配件展。世界著名的漢諾威商用車展目前已舉行了62屆,成為了目前世界上第一大商用車展,展示了國際上商用車的最新技術,該展會為每一個喜愛汽車的人提供了一個國際交流的平臺,展會的亮點在于專門展示了商用車、客車、卡車、重型車輛的整車及其配件,其中卡車占據4個館,公共交通工具占據6個館,其他車輛4個館,零配件占據了其中4個館。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比亞迪向烏拉圭電動公交運營商交付100臺12米純電大巴[09-24]
- 海外一線堅守者,點亮世界“安凱紅”[09-14]
- 搭載先進動力系統 比亞迪匈牙利工廠第700臺純電動大巴下線[08-30]
- 繪就交通新畫卷 亞星客車成功交付坦桑尼亞[08-29]
- 行業觀察|國產新能源客車是否受歐盟電動汽車關稅新政影響?[08-28]
- 節能環保至上 金旅客車緣何收獲北歐客商點贊?[08-27]
- 產品推介+現場簽約 中通客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墨西哥)舉行 [08-23]
- 中車電動達喀爾項目:成功是我們拼搏出來的丨企業文化故事④[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