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零部件遭遇"十面埋伏"何處突圍
汽車零部件業面臨著新一輪的高速增長
今年汽車零部件產品出口開始進入一個持續、快速、增長的階段,預計今年汽車零部件出口額可達145億美元,而且,隨著汽車整車出口的同步快速增長,汽車零部件除了企業通關直接出口外,同時也和整車裝配在一起出口了,雙重的出口形勢,使得汽車零部件的出口創歷史最高點。
回顧我國汽配行業這幾年來的發展,我們國內的汽配制造業總體發展水平良好,企業加工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出口創匯能力大大增強,既在國內市場抵抗住境外廠商的擠壓,又在國際市場上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力。但同時,國內汽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曝露出一些問題,一是規模偏小,二是技術偏低,三是涉及領域狹窄,四是對相關行業影響帶動能力不大。綜合以上因素,國內汽配制造業總體效益還沒有發揮出最好水平,其在國名經濟中的基礎性作用尚不明顯,為了扭轉以上情況,國內汽配制造業要想在國際市場發揮更大影響,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近期汽車零部件面臨的形勢
產品價格漲不過原材料。今年,汽車零部件企業全年生產任務大都飽滿,但由于市場環境趨緊,經濟運行中不確定因素增加,企業的毛利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生產運行壓力也越來越大。同時,由于汽車零部件企業屬于下游企業,面對各類原材料瘋漲,產品銷價的增速往往趕不上原材料的增速。據生產專業發動機活塞的湖南江濱公司統計,2007年,公司原材料漲價給公司增加開支近3000萬元,僅鎳一項就達到1800多萬元。因此,在產銷增長的同時,效益增長卻不大。
利率的變化對部分企業影響不小。對于交貨周期較長、以美元結算的項目來說,人民幣的快速升值將極大地壓縮企業的利潤空間。據中聯重科的代表介紹,初步估計,美元貶值使其報告期內利潤直接減少了3億~4億元。
今年年初的雨雪冰凍災害,給配套產業鏈較長的汽車行業帶來一定影響。
此外,汽車零部件企業在產品結構調整、產能擴大以及新品研發和營銷上投入較大,導致財務成本上升、動力成本上升、資金使用率成本增加、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等,也給企業帶來了諸多壓力。
奮發圖強“突出重圍”
一、壯大產業集群增強合力。
分散投資,重復建設,一直是國內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而中國擁有上千家汽車零部件企業,能叫出名號的不過十幾家。規模經濟產生效益,汽車零部件集群迅速發展,在“小而精專”的專業化不斷發展的同時,近年來,規模效應已被愈加重視。除了把企業做強做大,使規模經濟產生效益之外,汽車零部件集群生產也不斷顯示其優越性,因而“汽車零部件城”、“汽車零部件園區”、“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等各種集群生產形式在全國迅速發展。進一步提高了產業集中度,最終使中國汽車零部件業具備強大的國際競爭力。市場更廣闊了,協作更方便了,生產成本降低了,相互交流多了,優惠政策享受到了。比如2005年6月,萬向集團收購美國PS公司60%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通過收購,不僅開拓了國際市場,貫通了萬向國內外的資源,同時成為在北美制造并直接供貨美國三大汽車廠的一級供應商。
二、在技術領域要加強分工協作,創新核心技術。
近年來,國內汽配盡管出口在增加,國際競爭水平有所提升。但大多集中在中低檔領域,汽配的技術水平偏低,附加值偏低,部分高精汽配還要依賴進口,所以國內的汽配制造業在各自的領域要加強整合,在技術開發方面要實行分工協作,相關行業及企業要登高望遠,潛下心思,狠抓新技術、新工藝方面的研究,逐步形成有分工、有協作、多領域、全方位的科研開發格局,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汽配產品。我們迫切需要加強企業技術創新,根據市場需求,不斷研究新技術、新產品,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加大知識生產的力度,用自主知識產權不斷提高產品的含金量,產出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不僅有利于企業競爭能力的增強和效益的提高,而且有利于縮小行業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優化產業結構,保證行業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三、培養留住人才儲備企業源動力。
作為一個資本、技術密集型的行業,汽車及零部件業的發展非常依靠人才的力量。人才作為企業的發展的源動力,不僅要培養、吸納,更要發掘和穩定。如生產高性能發動機活塞的湖南江濱活塞公司為留住和穩定科技人才,發揮人才的積極性,建立向科技人才傾斜、反映人才市場價值的分配機制、建立獎勵創新機制、建立事業吸引人才機制和培訓提高機制,既留住人才,又提高人才的素質,開發激活其智力資源。推行“特殊崗位特別薪酬、特殊貢獻特殊薪酬、一流業績一流收入”,激活人才不斷進步,既為企業培養了人才,調動了積極性,也為企業留住了人才。通過建立獎勵創新的激勵機制,形成創新有功、創新光榮、創新重獎,人人都來創新的氛圍,激發了科技人員的自豪感、成就感和責任感。建立事業吸引人才機制和培訓提高機制,用事業鼓舞和吸引人才。尤其是在人才評價上,破除“論資排輩”現象,推倒惟學歷、惟職稱、惟資歷、惟身份“四堵大墻”,樹立以能力、業績、貢獻為導向的新的人才觀,按照知識能力的大小及其對企業的貢獻程度來評價各類人才的價值和作用,大膽使用,發揮特長,為人才施展才華搭建舞臺。
四、加強管理,推進節能減排。
近年來,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很快,但很大程度上是以高能耗、高污染為代價的。能源供應的緊張不僅將影響到汽車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也將影響到國家的經濟安全。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必須堅持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協調,與資源、環境、生態相協調,努力推進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的中國汽車工業。突出以節能降耗和污染物減排為切入點,大力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促進結構調整優化,促進增長方式轉變,努力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生產發展、資源、環境相協調,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的發展。對于汽車零部件企業來說,面對成本的提升,發展兩型汽車工業的大局勢,通過加強企業管理,推進節能減排來降低成本,消化部分漲價因素,不失為一良策。如湖南江濱公司,就通過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節能降耗,挖掘內部潛力,降低成本,取得了明顯成效,在原材料上漲多支出近2000萬元的情況下,完成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3.7%,實現利稅比上年增長40.8%,成為湘潭市“優秀企業”。
五、挖掘服務潛力,拓展市場營銷。
服務的內涵和外延經過不斷的變化,現在已經伴隨產品生命周期的全過程。在產品價格競爭激烈、利潤空間迅速縮小的形勢下,服務起來越成為企業今后新的利潤增值空間。國內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在“狼來了”的今天,不僅要守住自己的市場,更要突出重圍,搶占更多的市場先機。我們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不能坐等跨國公司到我們這里來采購。我們也許不能和國外大型主機廠配套,但是我們可以像“滾雪球”一樣,成為他們一級供應商的配套商,成為他們維修市場的零部件供應商,慢慢將“雪球”越滾越大。
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挖掘服務潛力,“走出去”銷售,在營銷上實現突破。客戶就是市場,要真正以客戶及其需求為導向。企業要始終明白,不是我們領導市場,而是市場在領導我們,只有真心從意識的狀態轉變到思想的思考,再從思想的思考落實到行為的行動服務,才是適應、適合市場與消費者的服務,才能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當然,“中心”愈大,你的市場也就愈大,你的競爭實力也就越來越強。
六、推進行業標準,進入國際化采購體系。
“三流的公司賣勞力,二流的公司賣產品,一流的公司賣技術,超一流的公司賣標準”。隨著跨國汽車企業在華投資和采購步伐的加快,我國零部件企業迎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但不少跨國企業認為,由于我國汽車整車,特別是乘用車主要車型來源于不同國家、不同公司,產品采用的標準不同,系列也不同,這給汽車零部件產品的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工作帶來較大困難,制約了零部件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標準不僅僅能支持企業產品的升級換代,為企業產品尋求知識產權保護,也能幫助企業把產品賣出去,賣得更好,更使我們能夠科學掌握客觀規律,認識一切客觀事物的唯一規律,這就是我們學會使用標準的最終目的。許多發達國家譬如日本、德國、韓國、新加坡,他們的社會、企業、產品,甚至他們的行為規范等等無處不存在標準,無處不以標準說話!對于中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更亟待于通過標準化不斷推進企業發展,習慣以標準來衡量自身企業。湖南江濱公司從99年開始致力于推進企業標準化建設,先后通過國際ISO9002質量體系論證和汽車行業的ISO/TS16949體系認證等,為企業的產品和企業自身樹立了良好的形象,更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逆境磨練英雄志,風雪提煉梅花香”,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盡管面對諸多困難,但只要我們潛心發展,奮發圖強,一定能夠突出重圍!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發展道路是曲折的,困難是暫時的,前途是光明的,勝利是必然的。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比亞迪向烏拉圭電動公交運營商交付100臺12米純電大巴[09-24]
- 海外一線堅守者,點亮世界“安凱紅”[09-14]
- 搭載先進動力系統 比亞迪匈牙利工廠第700臺純電動大巴下線[08-30]
- 繪就交通新畫卷 亞星客車成功交付坦桑尼亞[08-29]
- 行業觀察|國產新能源客車是否受歐盟電動汽車關稅新政影響?[08-28]
- 節能環保至上 金旅客車緣何收獲北歐客商點贊?[08-27]
- 產品推介+現場簽約 中通客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墨西哥)舉行 [08-23]
- 中車電動達喀爾項目:成功是我們拼搏出來的丨企業文化故事④[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