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 中國汽車出口強勁背后隱藏憂患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最新統計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整車出口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出口各類汽車整車(含成套散件,含裝有發動機的汽車底盤)24.1萬輛,同比增長71.2%;出口金額27億美元,同比增長110.7%。
然而,在汽車出口“井噴”增長的背后,中國汽車普遍存在的技術標準不高、質量不過硬、售后服務網絡不健全、對國外政策法規不熟悉等問題,以及國際汽車市場貿易保護主義日漸抬頭的趨勢,正成為中國汽車企業走出去的障礙。
“第一出口國”準入門檻提高
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俄羅斯成為中國汽車出口最多的國家,出口金額4.5億美元,同比增長355.8%;出口數量3.86萬輛,同比增長477.6%,對俄出口的金額和數量占出口汽車總金額和總數量的比重均超過16%。其中,僅奇瑞一家的銷量就達到1.6萬輛。
然而,俄羅斯媒體近日卻刊出文章《俄羅斯不放中國汽車進入》。文章稱,前不久,俄羅斯經濟發展與貿易部、俄羅斯工業與能源部的官員們開會討論了在俄汽車組裝項目問題,投資總額超過3.8億美元的4個中國汽車在俄組裝項目被兩個部門否決。
此前,國內一家汽車企業計劃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組裝汽車的項目,雖然得到當地政府歡迎,但最終也被拒絕。還有國內另一家企業的商用車組裝項目,兩年前就和西伯利亞的比斯克汽車公司簽了合同,到現在也還是沒有動靜。
在不久前舉辦的“中俄汽車市場論壇”上,俄羅斯國家汽車摩托車質監中心負責人也表示:“今后俄羅斯對進口中國汽車的認證會越來越嚴格……”
據了解,俄羅斯政府從未公開聲明拒絕中國汽車本地組裝項目,不過,對汽車進入門檻提高卻是不爭的事實。近期之所以頻繁出現拒絕中國汽車進入的報道,從表面看是俄方對中國汽車質量和售后服務不滿意,深層原因則是擔心中國汽車對俄羅斯民族汽車產業構成沖擊。
俄羅斯方面比較一致的觀點是,中國汽車總體技術水平偏低,引進這種水平產品的組裝線,對提高本國汽車工業水平益處不大。中國汽車不能構成對跨國公司高端產品的競爭,其低價策略反而影響了俄羅斯本土品牌汽車銷售。這使俄羅斯政府不得不面對來自本土汽車企業越來越大的壓力。
打鐵還需自身硬
據了解,2006年俄羅斯的汽車銷量大約在26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了大約30%。2007年,俄羅斯的汽車銷量增幅將達到13%,而2008年預計達到17%左右。目前,俄羅斯每年汽車供求缺口約50萬―90萬輛,據俄羅斯工業和能源部預測,2010年需求量將擴大到250萬輛,缺口部分將基本由進口完成。因此,俄羅斯是中國汽車出口的重要戰略市場之一。
但是,中國汽車企業要想在俄羅斯這個戰略市場有所作為,僅靠單一的出口恐怕并非長久之計。2005年4月,俄羅斯政府頒布法令:汽車企業散件組裝汽車每年超過2.5萬輛,投資總額不少于5000萬美元,54個月內國產化率達到27%的項目享受進口關稅全免或低于3%的關稅優惠,但是部分汽車散件要在俄羅斯境內配套生產。一個月之后,俄政府通過了《2005―2008年汽車工業中期發展計劃》,確定了在“工業組裝”框架下與外國企業簽訂投資生產協議并組裝外國品牌汽車的基本方向。按照俄羅斯政府的計劃,未來幾年,在“工業組裝”許可協議框架下裝配的外國品牌汽車將由2006年的約25萬輛提高到70萬輛左右,而整車進口數量將被壓縮。
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國汽車企業要想在“工業組裝”許可協議框架下進行本地化生產,唯一可行的做法就是不斷提高技術含量、產品質量,強化安全和排放性能,執行更高的標準。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汽車分會傅培昭認為,國內汽車企業要加大對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的投入,努力掌握核心技術,改變消費者對中國汽車的低檔、廉價的印象,這才是敲開俄羅斯市場大門的關鍵。
據了解,現在國內一些機構可以代理小批量汽車向俄羅斯出口,但經這些機構出口到俄羅斯的汽車并不能保證符合俄羅斯國家標準。這些小批量出口的車,難免給中國汽車帶來負面影響。
傅培昭介紹說,近年來,國家有關部委出臺了不少扶持和規范汽車出口的政策,也在不斷規范出口秩序。為了保證長遠發展,我國汽車出口企業應該自律,同時,我國主管部門和行業組織應發揮自身作用和職能,加強對車輛出口的監管和調控,做好企業協調工作,避免自我無序競爭局面。此外,嚴把質量關、加強技術服務工作、完善售后服務體系、樹立和宣傳品牌形象、提高產品競爭力等,也是中國汽車企業的當務之急。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比亞迪向烏拉圭電動公交運營商交付100臺12米純電大巴[09-24]
- 海外一線堅守者,點亮世界“安凱紅”[09-14]
- 搭載先進動力系統 比亞迪匈牙利工廠第700臺純電動大巴下線[08-30]
- 繪就交通新畫卷 亞星客車成功交付坦桑尼亞[08-29]
- 行業觀察|國產新能源客車是否受歐盟電動汽車關稅新政影響?[08-28]
- 節能環保至上 金旅客車緣何收獲北歐客商點贊?[08-27]
- 產品推介+現場簽約 中通客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墨西哥)舉行 [08-23]
- 中車電動達喀爾項目:成功是我們拼搏出來的丨企業文化故事④[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