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在海外市場生存的三種圖景
|
中國汽車業已經卷入浩浩蕩蕩的全球化洪流當中。如何分享廣闊的海外市場?本版通過“零部件采購、海外出口、海外建廠”三大熱點,回顧了中國汽車業近年來所取得的“海外”成績。中國質優價廉的零部件在誘惑著海外汽車巨頭;自主品牌汽車受壓于國內激烈競爭,開始了汽車出口之旅;而更有雄心的一些本土車企,則開始奔赴海外設立生產基地。所以與其它行業自己尋找出口通道相比,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無疑生活在天堂。
與此相應,中國汽車零部件業產值和出口金額近年來快速增長。
中國工商聯汽摩配協會副會長蘇暉表示,2007年,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總產值將達到6700億元,銷售產值將達6500億元;而且出口數量增長較迅速,近五年增長了6.6倍,一些自主品牌產品也開始進入國際采購體系。
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委員陳光祖預測:“2007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額約145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汽車巨頭紛紛來華采購
福特汽車是首家在上海設立全球采購中心的跨國汽車企業。2002年,具有先見之明的福特汽車就開始盯上中國汽車零部件。
昨日,在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福特汽車中國副總裁許國楨表示不便透露在華采購金額,“我們僅在2005年對外宣布過在華零部件采購量。即2005年福特汽車董事長比爾·福特華曾宣布,福特2006年在華采購量為200億元。”但許國楨同時表示,“2007年,福特汽車在華采購量肯定會較2006年有較大增長。”克萊斯勒東北亞副總裁羅威亦表示:克萊斯勒在中國采購的零部件每年均保持非常巨大的增長,增幅在兩位數。通用汽車對在華采購量也諱莫如深。
據接近美國汽車巨頭的人士分析,三大美國汽車巨頭之所以如此保密,是因為在華采購金額過大,因而會引發美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工會的一些不滿情緒。
但通用汽車在華的零部件供應體系日趨龐大已是不爭的事實。此前,通用汽車主管采購及供應鏈的全球副總裁安德森11月表示:通用汽車在中國有近400家供應商,超過90%通用汽車中國業務需要的零部件是在本地采購的。在中國大約有60%通用汽車的供應商有些國際化背景,剩余40%是中國本地公司。
有消息指出:德國大眾2006年在華共采購10億美元的汽車零部件。而豐田、寶馬等國際巨頭也表示:2008年將加大對中國汽車零部件的采購量,并逐漸由對車身、車燈、車椅等低附加值的裝飾件采購,轉向汽車電子和底盤、發動機等高附加值產品的采購。
在11月底北京召開的“中國汽車零部件進出口及跨國采購國際論壇”上,通用汽車集團高層表示:未來3年內,全球首席采購官們的當務之急就是在“低成本國家采購”。
用中國產品“減支增效”
是什么“誘惑”著這些汽車巨頭不遠千里來華采購零部件?
陳文凱指出,“在華較為高調設立零部件采購辦事處的多為美國企業。因為在國際市場上,美國汽車巨頭由于種種原因,較難角力豐田、本田等日系汽車的低成本汽車。因此這些美國汽車巨頭迫切需要尋找降本增效的良方。”
毫無疑問,汽車零部件采購正成為其降低成本方式之一。因為在國際汽車巨頭的成本構成中,零部件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生產、研發、市場管理各占總成本的三分之一。
“在北美,整車廠的零部件采購額占其生產成本的60%至70%以上。”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副總裁錢誠博士指出。
按照日系企業的競爭勢頭,美國汽車巨頭要將全球采購成本降低10%至15%。而這一巨大的降幅,唯有通過生產要素價格大幅下降才能實現。
錢誠說,“過去幾年,美國制造業隨著美國產業的升級在向新興市場轉移。沒有能力實現這一戰略轉移的企業由于成本的壓力做不下去了。”
在美國汽車巨頭采取向新興市場轉移這一動作之后,歐洲汽車企業也坐不住了。
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VDA-QMC質量管理中心中國區副總經理馮其昌表示,“基于全球競爭壓力,歐洲整車企業正加大汽車零部件采購力度。”
“福特汽車之所以在中國大量采購汽車零部件。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競爭力在提升,無論是交貨質量、技術水平、價格上均有較大競爭力。”許國楨告訴上海證券報,“另一方面,隨著長安福特在中國的迅速發展,也培養出很多優秀的零部件供應商。”
許國楨此言說出了眾多跨國整車巨頭的心聲。
蓋世汽車網的一項數據表明:美國底特律汽車裝配工人每小時工資為60美元至70美元,中國汽車裝配工人每小時工資才2美元。有些跨國巨頭們推斷,如果在中國采購,其零部件采購成本可以直接砍掉50%以上!這一幅度遠遠超過跨國汽車巨頭此前的預期,因此尋找合適的中國汽車零部件伙伴成為當務之急。
海外出口:
中國車企升級的現實選擇
11月28日,中國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產業司副司長張驥在一次論壇上公開表示:“國內汽車市場競爭激烈,自主品牌尤其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海外開拓市場既是企業開拓品牌的戰略需要,也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現實選擇。”
海關數據顯示,中國汽車出口近年來呈現高速增長態勢,2007年出口金額有望達到56億美元。據商務部預計,2007年全年出口將輕松超過55萬輛,有望達到60萬輛的歷史水平。同時,今年的汽車出口有了一定的質量提升,最明顯地反映在出口的車型結構上,今年前10個月,我國汽車出口單價比去年增長了32%,達到1.16萬美元,這說明出口整車的質量和檔次比以往有所提高。華晨、奇瑞、長城、吉利等自主品牌已經成為今年國內整車出口的中堅力量,比例占到90%以上。面對未來的海外市場,多家自主品牌汽車企業都在籌謀更長遠的海外戰略,長城預計近年實現汽車銷售內外比例1:1的目標,吉利更宣稱要在2015年將有2/3產品銷往海外。
據了解,中國出口汽車以商用車為主,以載重車、大中型客車和特種用車為主,分別占汽車出口數量的65%和出口金額的72%,而小轎車、小客車和越野車出口則占出口數量的35%和出口金額的28%。但根據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的統計,小轎車的出口開始出現大幅增長。
今年10月,“華晨汽車集團中華駿捷俄羅斯KD(散件組裝)”項目在沈陽華晨金杯正式簽約。按照協議,華晨汽車將在未來五年向俄羅斯KD出口107589臺中華駿捷轎車。華晨方面稱,這是該公司繼去年底在德簽訂15.8萬輛中華出口協議、今年3月簽訂8萬輛金杯海獅輕客出口俄羅斯協議之后的又一筆“十萬輛級”出口大單。
奇瑞汽車則是今年出口的最大贏家。據奇瑞汽車副總周必仁介紹,奇瑞今年出口呈現出三個可喜變化。一是規模擴大,出口量逐季上升,截至11月30日,奇瑞汽車公司今年已累計出口汽車114718輛,比去年同期增長164.7%,奇瑞已連續5年成為國內乘用車第一大出口商。二是出口產品結構變優,瑞虎、東方之子、A5車型所占比例明顯擴大,已超過全部出口產品的50%,由此帶動奇瑞汽車出口平均價格上升30%。三是散件出口、當地組裝已成為主要出口形式,所占比例從過去的20%上升為今年的80%,為奇瑞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效益。
海外建廠 :
在全球化道路上壯大自己
2007年,中國企業終于走出了海外規模設廠的第一步,海外發展戰略已成為中國汽車行業快速發展的又一個翅膀。
在鼓勵“走出去”的國家汽車產業政策指導下,在吉利、長城、奇瑞等民營企業一只腳已經匆忙地伸向國際市場之后,一汽集團這個國內汽車企業的“老大”終于在乘用車國際化方面實現了突破。
今年11月,中國一汽集團和墨西哥薩利納斯集團按照股比50:50比例建立的合資公司,年生產規模將達到10萬輛,預計2010年建成投產。這是中國汽車企業首次在海外規模建廠。一汽集團在墨西哥生產組裝一汽夏利的經濟型轎車,在一定程度上,轉嫁了天津一汽夏利在國內市場遇到的利潤危機。
今年,中興汽車也猛然加快了海外進攻的步伐。除了在原有的俄羅斯市場,中興汽車日前還在約旦、俄羅斯、墨西哥接連簽署了投資項目,有可能成為第一個挺進北美市場的中國車企,計劃2010年在北美實現15萬輛的銷量,步伐之快讓人矚目。中興汽車高層此前在接受采訪時多次表示,中興汽車將大力擴展海外市場,海外的比重甚至超過國內。
在今年6月中阿合作論壇第二屆企業家大會上,中興汽車與約旦阿亞斯公司簽署了汽車合作協議,幫助約旦建立汽車工業,雙方的汽車合作項目被命名為約旦首家合作汽車廠。這個簽約項目,是此次中阿合作論壇唯一一個具備實質合作內容的協議。該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該項目建成后可以輻射中東地區。
走全球化發展道路給了中國汽車產業帶來另外一個出路。奉行“無外不富”海外戰略的奇瑞汽車,在海外市場已經逐漸立穩了腳跟。奇瑞公司副總經理周必仁告訴記者,奇瑞汽車一問世,就挾自主品牌的優勢,大力拓展海外市場,目前已在俄羅斯、烏克蘭、伊朗、埃及、印尼、烏拉圭等6個國家建立了7個組裝工廠,在當地形成了市場規模和零部件供應和維修能力。長安汽車集團目前也已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埃及、阿根廷等國建有生產基地,其出口汽車銷往歐洲、美洲、東南亞、中東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但是專家提醒,急于走出去的中國汽車廠商,必須要充分掌握對方國家的法律法規。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研究所首席分析師賈新光認為,中國企業不能簡單認為“海外有市場”就去建廠,輕視了對海外市場的詳細調研,為以后在知識產權等方面產生糾紛埋下隱患。必須先摸清當地市場情況,不要盲目“走出去”,必須要避免吉利汽車在馬來西亞設廠后,只能出口而不能在當地銷售的事件再次發生。
項目 | 2006年 | 2007年1至9月 |
金額(億美元) | 增幅% | 金額(億美元) | 增幅% |
發動機及零件 | 16.25 | 6.78 | 23.03 | 41.72 |
車身及附件 | 14.43 | 7.89 | 22.32 | 54.68 |
傳動系 | 2.61 | 4.57 | 7.18 | 175.1 |
行駛系 | 50.25 | 19.62 | 69.27 | 37.85 |
汽車電子電器 | 29.87 | 8.54 | 37.81 | 29.18 |
制動系 | 10.17 | 4.01 | 14.81 | 39.43 |
轉向系 | 1.06 | 0.59 | 1.66 | 55.14 |
其他零部件 | 34.55 | 1.41 | 35.96 | 4.08 |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比亞迪向烏拉圭電動公交運營商交付100臺12米純電大巴[09-24]
- 海外一線堅守者,點亮世界“安凱紅”[09-14]
- 搭載先進動力系統 比亞迪匈牙利工廠第700臺純電動大巴下線[08-30]
- 繪就交通新畫卷 亞星客車成功交付坦桑尼亞[08-29]
- 行業觀察|國產新能源客車是否受歐盟電動汽車關稅新政影響?[08-28]
- 節能環保至上 金旅客車緣何收獲北歐客商點贊?[08-27]
- 產品推介+現場簽約 中通客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墨西哥)舉行 [08-23]
- 中車電動達喀爾項目:成功是我們拼搏出來的丨企業文化故事④[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