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汽車零配件工業發展簡介
盡管伊朗已經步入世界第十六大汽車生產國之列,但是特殊的地緣政治經濟格局使得伊朗無法全面參與世界經濟合作,使得國內汽車零配件產業發展相對緩慢。 1982年以后,伊朗工業與重工業部一共向零配件行業發放了大約2300生產許可證,目前仍約有400多家企業從事零配件生產,員工總數為23萬人。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伊始,那場膠著了十年之久的兩伊戰爭炮火硝煙剛剛散去,伊朗百廢待興,汽車工業并沒有被擺到優先發展的位置,但是由于投資不斷涌入帶動了 Peykan汽車的生產,這種車的配件當時只能從國外采購,以及伊國內對這種汽車的需求不斷增長,相關外部政治環境的變化終于迫使伊領導人重新將提升國產汽車及零件制造能力以取代進口作為一項長期任務來抓。
兩伊戰爭時長期的戰時“強迫性生產”,再者戰后經濟重建對于投資與勞動力的需求為伊朗建立自給自由的汽車及零配件制造工業創造了條件,但是長期戰爭已經耗干了伊朗的石油收入。1992年冬天,伊朗議會通過了《國家汽車法案》,它為伊朗勾畫民族汽車工業的未來發展路線圖。
1993年起,這種以替代進口為最終目的汽車行業發展全面開始,而其間又有數部決議與計劃出臺。以本國貨幣與外幣的形式出現的投資不斷涌入汽車配件行業,但是大部分來自私人投資,其余為政府投入,主要目標是5年內以國產化完全替代原來每年花7.5億美元進口的外國汽車配件。1994年到1998年間1.1 萬億里亞爾的資金投入汽車配件行業。
經過多年的發展,伊朗汽車零配件制造整體水平有了很大水平提高。產品質量開始接近國際水平,它造的制造的車身部件很大一部分出口法國;車橋加工的質量也能達到目前我國中級車的水平,特別是進口的模具,銑、磨加工中心,是國際上的名牌產品;沖壓設備完全可以滿足一個3至5萬輛的整車車身沖壓之需;其機械加工設備的水平和精良狀態也可圈可點。
近年來,伊朗汽車零配件出口開始在國際市場上大顯身手,2005年3月至2006年1月,伊朗出口了4460萬美元的零配件,其中法國、阿聯酋,沙特、伊拉克、敘利亞等國進口了約1800萬美元的配件。伊朗同期出口輪胎與內胎達1060萬美元。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比亞迪向烏拉圭電動公交運營商交付100臺12米純電大巴[09-24]
- 海外一線堅守者,點亮世界“安凱紅”[09-14]
- 搭載先進動力系統 比亞迪匈牙利工廠第700臺純電動大巴下線[08-30]
- 繪就交通新畫卷 亞星客車成功交付坦桑尼亞[08-29]
- 行業觀察|國產新能源客車是否受歐盟電動汽車關稅新政影響?[08-28]
- 節能環保至上 金旅客車緣何收獲北歐客商點贊?[08-27]
- 產品推介+現場簽約 中通客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墨西哥)舉行 [08-23]
- 中車電動達喀爾項目:成功是我們拼搏出來的丨企業文化故事④[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