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取消公交免費改發補貼 高峰期乘車老人減少五六成

取消免費乘坐公共交通后,取而代之的是對上海戶籍老年人進行新的綜合津貼制度,具有上海市戶籍且年滿65周歲的老年人,可以享受老年綜合津貼,標準按照年齡段分為五檔,從65周歲一直到100周歲以上,每人每月可享受75元至600元不等的補貼。
上海取消免費交通制度后,隨即引起一些網友熱議。不同地域的贊同者呼吁在全國推廣。而一些老年人也在懷念著免費乘坐公共交通的福利。
新政實施半月有余,效果到底如何?此種做法是否值得其他地區借鑒?
“至少一半老人不出來了”
早上8點,惠民路保定路發往驪山路華陰路的47路公交車站旁,三四位老年人坐在站臺旁的座椅上,等待汽車進站。
老年人逐一上車,往車廂后部走去。正處早高峰,車廂中已有不少上班族,車廂內已無空余座位,車廂內年輕人起身把座位讓給了剛上車的老年人。
在車門處,一張通知寫明“根據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建立老年綜合津貼制度的通知》(滬府發2016-24號)的統一部署,本市自2016年6月26日零時開始,原社會保障卡(敬老服務專用)將停止使用。”
“免費的時候,早高峰時幾乎每站都能上來幾位老人乘車。現在確實少多了。”一名年輕乘客表示,在他半月來的感受中,下降比例在五六成。
73歲的翟大爺新政前,享受著老人免費乘坐公共交通的福利。在他看來,免費的政策體現了對老年人群體的關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鼓勵老年人多出行,多鍛煉。要不老年人的身體越不動就越老化了。”
新政前,翟大爺出行一般會躲過早高峰。“一是人多自己身體擠不過,二是年輕人都集中上班,我們就不去添亂了。”在他眼中,免費乘坐公交取消前,一些老年人在早高峰是出去買菜、逛公園的行為存在較多。
“免費取消之后,老年人坐車的比例下降了很多,尤其是在早高峰這段時間,至少有一半的老人不出來了。”13路公交車一名司機也有這樣的感受,在他所經歷的線路中,老年人乘車下降比例在五成至六成。“上海取消老人免費乘坐公共交通的福利,這個福利存在的時候,老人出行頻率增多,除了一些老年人的正常出行,也存在一部分老年人可有可無的出行出現,也有個別的老年人夏天坐空調車涼快涼快的事情。增加了高峰時段公交的擁擠程度,公交運行效率也被降低了。”
“能少坐一點就少坐一點”
47路公交車進站停穩后,一位白發老人慢慢地靠近車門,用力拉緊扶手,雙手有些顫抖地扶著欄桿在車內緩慢移動。對于新政帶來的變化,老人有些開始懷念當初免費時的情景,“一般是去醫院或者有事情要辦的時候才會趕上早晚高峰坐車,一周能坐兩三次。然后去公園走走,其實對老年人身體挺好的。現在不免費了,有些老年人可能就不出去了。”
一位老年人每天早上要回搬家前的老地方晨練,她喜歡與熟悉的舞伴兒一起鍛煉。“這樣的話就肯定要趕上早高峰,現在的新政對于我這樣需要天天出門的人來說就不劃算了,可能自己還要額外花錢。”
根據新的綜合津貼制度,具有上海市戶籍且年滿65周歲的老年人,可以享受老年綜合津貼,標準按照年齡段分為五檔,從65周歲一直到100周歲以上,每人每月可享受75元至600元不等的補貼。津貼不僅可以用于乘坐公交車,還可以進行購物等消費行為。
與這位老人一樣,許多老年人在新政之后算起了經濟賬。
一位74歲的老年人算了一筆賬,每月補貼為150元。乘坐一次公交車的費用為2元,而后換乘其他線路需要1元錢。“如果需要換線路的話,一個來回需要6元錢。20天的話就要120塊。以前免費的時候,一兩站也肯定要坐車的,現在有點猶豫了,能少坐一點就少坐一點,卡里的錢花不完還可以去做別的事情。”
這位老年人的想法在其他老年人中也普遍存在。一名老年人表示,其實自己并不經常出門坐車,以往的敬老卡一個月也就使用兩三次,“對于我來說作用不大。能變成補助,我還是挺高興的。”
上海巴士集團的數據顯示,2015年日均老年人免費乘車約為41.26萬人次。
龐大的出行背后,許多人都感受到了公共交通的擁擠。
近七成受訪者支持上海新政
26歲的程曉在上海工作4年,在他眼中,最頭痛的事情就是在早晚高峰時段,與老年人一起擠公交車,“老年人歲數大了,身體不那么好,上下車肯定時間比較長。再一個就是在車上,年輕人一般都給老年人周圍留出比較寬余的空間。”程曉說,年輕人在乘坐公交時如果遇見老年人基本都會讓座,但對年輕人來說,高峰期擠公交本就辛苦,也挺希望能有座位坐下。
在上海讀大學的劉宇開始實習,在他平時的觀察中,公交車上的老年人的確很多,尤其集中在城區內的線路中。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受訪者中,00后占0.4%,90后占20.2%,80后占52.6%,70后占19.6%,60后占6.0%,50后占1.0%。
調查顯示,67.7%的受訪者支持上海公交取消敬老卡免費,為老年人發放綜合津貼的政策。
調查問卷中,有59.2%的受訪者認為這會減少“不坐白不坐,白坐誰不坐”的非理性出行,58.0%的受訪者表示可以減輕城市交通壓力。
在一名年輕人看來,新政出臺后,高峰時段乘坐公共交通的確實較以往輕松了一些,自己坐車時,不用太顧及頻頻上車的老年人。“一些沒必要一定要高峰時段出行的老年人就選擇不去花錢擠公交了。這樣也會避免出現讓不讓座而帶來的爭吵。”
“雖然擁擠不應該說是老年人出行造成的,但是現實中,確實有老人有那種不坐車就虧了的心態。我以前就囑咐家里老人,沒什么事情,最好不要在高峰時間去擠公交。”對于家里的老年人,劉宇也常常勸說他們,減輕交通的壓力,也可以保證老年人自身的安全。“現在家里的老人們也說,像以前去菜市場一站地也要坐公交的情況可能就不會再出現了。”
福利貨幣化貼心實用利好多
上海取消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免費,進而進行現金補貼的做法,在網絡中也持續發酵。一些網友甚至呼吁當地應該借鑒上海的做法。
對此,北京大軍智庫主任仲大軍認為,上海市老年綜合津貼制度涉及260萬老年人,預計年財政投入超過45億元。這樣的財政投入讓許多想借鑒的地方感受到了資金的壓力。“一些老年人有早起鍛煉、買菜的生活習慣。一些地方可以在上海做法的基礎上,錯峰分段出行、接替出行。早晚高峰時出行,需要花錢,其他時間段便可以免費。讓一些需求不強烈的老人可以錯開高峰時間。”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認為,在現實情況中,一些年齡較大的老人,對于公交出行的需求在下降。從現實的角度來看,發放老年綜合津貼的方式更加靈活。讓一些無法出行的老年人同樣受益。
仲大軍表示,社會在變相需求多元化,一些福利的手段也應該隨之變化。免費乘車變成補助津貼的方式,給老人的福利貨幣化,讓老年人獲得更多實際的福利,也較為貼近實際生活。可以起到調節客流的作用,也會在高峰時段中,減少一些年輕人與老年人因讓座等問題的沖突幾率。
夏學鑾認為,上海出臺的新政對于出門較少的老人,帶來了更多的利好。貨幣化的做法,也讓一些“不坐白不坐的”心態消失。津貼的發送,也可以讓有晨練、買菜習慣的老年人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
“一些地方無需照搬上海的做法,在老人的福利問題上,我們能做的事情還是挺多的。”仲大軍表示,根據各地不同的財政水平與出行、擁擠情況,根據實際情況通過政策加以引導,才能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出行問題與矛盾。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大連地鐵加開47列次 保障焰火秀期間市民出行[09-27]
- 進萬企、解難題:便捷市民上下班通勤路,成都公交出實招[09-20]
- 中秋假期去哪游玩?鄭州公交上線 8條景區直達專線[09-14]
- 乘小巷公交 游古街小巷[09-09]
- 行業觀察|北京公交專用道第三批優化調整對出行有哪些影響?[09-05]
- 鄭州公交:城市記憶之行進中的公交[09-04]
- 創新高!車展開幕在即,成都公交將開兩條免費擺渡線![08-29]
- 貴陽公交構建智慧交通體系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出行需求[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