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新穗巴士用事實講述“節油經”
作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廣州在新能源的示范推廣中積累不少經驗,新穗巴士自然是這出“舞臺劇的主角”。
談起廣州公交,新穗巴士必然是一個繞不過的話題,它不但是國內第一家注冊的中外合作公交企業,也是廣東省最大的民營公交企業,同時也是廣州首家穗港合作企業。本著“新穗巴士,全心全意”的服務宗旨,新穗巴士成為了廣州公交的一塊“金字招牌”,成為了廣州民營公交行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用事實說話 念出自己的“節油經”
在第六屆影響中國客車業,廣州新穗巴士常務副總陳志一陳述了自己的觀點:“新能源路線是我們一貫堅持的,國家鼓勵用清潔能源,政府也應該加大對我們的補貼力度,這樣才有更大的積極性進行推廣。目前,我們公司100多臺混合動力客車試用良好,更讓我們對新能源的未來充滿信心。”
廣州新穗巴士常務副總陳志一
其實,廣州新穗巴士很早就對混合動力客車感興趣,但對車的技術成熟度有些擔心。當時,福田客車給免費試用半年,幾個月下來,他們對福田客車的試運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福田歐V混合動力客車油耗同比節油率達25%左右,不僅讓單車單月運營成本下降了20%,還達到了歐Ⅳ的排放要求。
正是這次成功試驗讓廣州新穗巴士選擇了混合動力路線,從08年首次采購混合動力公交車30輛,后來陸續采購90臺,另外還有國四排放標準的柴油車37臺,每年都在增加投放。目前,這157臺混合動力車為新穗巴士節省了不少成本開支,各項數據統計證明,他們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
陳總表示:“毫無疑問,純電動客車才是未來的方向,但是由于電池和配套設施等問題還需要時間,混合動力客車不失為一個好的過渡產品。因為它的技術普及較早,產品售價不會比傳統車型高太多,我們用戶也比較容易難接受,不過初期還是希望政府給予一些扶持。”
為了能簡單明了得呈現混合動力客車的節油性能,陳總給大家算了一筆經濟賬:“在燃料成本上,使用混合動力公交車三年來,我們做一個統計。08年單車百公里油耗為38.13L,09年單車百公里油耗為37.14L,10年單車百公里油耗為37.05L,11年前8月的單車百公里油耗只有35.72L;而傳統柴油車單車百公里油耗一般在43—45L左右,在節油上來對比,混合動力公交車節油率達到22%—27%。”
萬事俱備 “政策東風”亟待解決
新能源客車前途固然一片光明,但是陳總也客觀得看到了存在的一些問題。他表示:“自從政府提出來新能源以后,各地所有的汽車生產廠都圍繞著這個話題,圍繞著這個主題一哄而上,可以說是遍地開花。作為一個國家主導的節能減排項目應該集中我們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研發,而不能一哄而上,因為一哄而上會造成投入的重復和技術的不一致。我們好象有點百家爭鳴沒有達到百花齊放。在新能源政策的推廣方面建議國家能夠集中一些有資質,組織一些有專長的機構進行研發,研發的結果能夠使大家共享。”
陳總表示:“通過近三年的使用,我們覺得作為城市公交發展,堅持純電動是一個終極目標,但是要解決電的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常規柴油車輛向純電動車輛過渡的漫長的過程,我覺得通過我們的實踐使用混合動力的公交車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通過我們這三年多的使用,無論是在尾氣排放,運行成本的方面,都取得了一個比較好的效果,真正的體現節能、減排的目標。”
誠然,任何一項新的技術和產品都需要國家的支持和鼓勵,在推廣新能源政策方面,陳總也談了自己的看法。“我希望國家的政策能夠相對的穩定,不要有太大的修改和變動。我們國家政策比較滯后,往往是被現實牽著鼻子走。政策的制定沒有一個超前的預期,所以說這方面也是有必要通過這個平臺提醒我們政府的決策部門,要加強。”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大連地鐵加開47列次 保障焰火秀期間市民出行[09-27]
- 進萬企、解難題:便捷市民上下班通勤路,成都公交出實招[09-20]
- 中秋假期去哪游玩?鄭州公交上線 8條景區直達專線[09-14]
- 乘小巷公交 游古街小巷[09-09]
- 行業觀察|北京公交專用道第三批優化調整對出行有哪些影響?[09-05]
- 鄭州公交:城市記憶之行進中的公交[09-04]
- 創新高!車展開幕在即,成都公交將開兩條免費擺渡線![08-29]
- 貴陽公交構建智慧交通體系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出行需求[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