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胡志宇,與嘉定的緣分越結越深——他在嘉定高科技園區注冊一家光電科技公司,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紅外顯微熱成像系統;而胡志宇更大的興趣,在于和嘉定上海國際汽車城合作,把納微能源技術應用于新一代電動汽車。
為何選擇嘉定?胡志宇說,科研院所集聚,產業優勢突出,正是新技術的理想發展平臺。
以上海國際汽車城為核心,嘉定構建起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目前,區內共有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7名。人才金字塔尖星光閃亮:楊志剛,國際著名風洞專家,來嘉定主持建成中國首個汽車風洞;辛軍,美國機械工程博士,曾供職本田美洲研究中心,現在嘉定從事發動機節能技術研究;羅建、袁一卿,美國底特律新能源汽車專家,其團隊已在嘉定研制成功中科深江力帆電動車并投入示范運營……
集聚人才的磁場效應如何產生?嘉定發現,海外高層次人才最關注的是 “我的舞臺有多大”。負責人才引進的工作人員印象深刻:第一次與胡志宇碰面時,胡志宇說自己曾在美國看到一個短片,全世界幾十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有16個在中國。而他正在研究的納微能源技術將為節能減排提供新思路,他希望有創新舞臺和空間。由此,除在人才引進、自主創業方面不吝大手筆投入外,嘉定更著力為人才提供一個可供馳騁的精彩舞臺。
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拓寬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舞臺。嘉定區內擁有上海新能源汽車和關鍵零部件產業基地,聚焦新能源汽車研發,建成了國家機動車檢測中心、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潔凈能源汽車工程中心等一批高端研發平臺,近期又獲批為目前國內唯一的“電動汽車國際示范區”。上海國際汽車城還引進了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等行業權威組織,把海內外汽車行業政、產、學、研各界人才和產業優質資源集聚到汽車城。這些,吸引了海外高端人才帶著相關項目紛至沓來。
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也蓬勃發展。物聯網方面,嘉定加快上海物聯網中心建設,著力引進產業上下游人才;新能源產業方面,重點推進大功率LED、染料敏化太陽能等項目;基礎軟件和信息產業方面,規劃建設15萬平方米國家基礎軟件基地,重點發展云計算、汽車電子等產業。產業集聚人才,人才引領產業。目前,嘉定擁有海歸人才1萬余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才1.2萬人,高級技師、技師2.98萬人。
郊區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常因交通不夠便利、優質公共服務不夠充足而受阻。嘉定不斷優化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在嘉定新城建設保利劇院、嘉定圖書館、文化館,引入華師大二附中、交大附中,引進東方肝膽醫院、瑞金醫院等……海歸博士付常俊,在嘉定工業園區創辦公司,從事高分子阻燃材料研發。看到嘉定宜業又宜居,半年后,把同為博士的太太和兒子從海外接來,夫婦倆扎根嘉定,潛心創業,企業越辦越紅火。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