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轉型:中通客車踏準時代節拍
——中通客車何以成為客車行業綠色轉型“新樣本”?(一)
在令業界矚目的“風云榜”上,一串串閃亮的名字刷新了人們的視線 ,乘用車領域的北汽、比亞迪,客車行業的宇通、中通,零部件領域的寧德時代、精進電動等熠熠生輝、光榮綻放。
其中,不乏老樹發新枝的逆襲者,更有后來居上的新生代,雖說這些引領者的起點不同,企業戰略與策略各異,但綠色理念和創新發展則是他們共同唱響的主旋律,其卓爾不群的成功實踐亦無疑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顛覆式創新的“鮮活樣本”,更為汽車強國夢增添了一抹亮色。
中通客車新廠區
有分析認為,相對于汽車新生代的破繭成蝶、后來居上,老牌企業的“二次騰飛”、鳳凰涅磐,更顯不凡,因為其歷史包袱的沉重、從理念到實踐的新生都顯得更加艱難,而對于我國老牌車企占比較大的汽車行業來說,“老樹新枝”的開花結果更能為業界帶來接地氣的深刻啟示。
46歲的中通客車從2011年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到重生蝶變、再創輝煌,只用了短短6年時間,企業整體規模從2010年的行業第六位躍升至如今的第二位,銷售額、利潤均列行業第二位,增速行業第一,不僅徹底顛覆了持續多年的"一通三龍"的行業格局,而且成功實現“雙百億”目標,成為客車行業高成長性的"標志性"企業,其以新能源汽車為依托的成功轉型,亦成為我國客車行業綠色轉型的“新樣本”。
由此,“中通模式”也引發了業界廣泛而持續的關注。
那么,同樣的政策和市場環境,中通客車這家已46歲的老牌客車企業何以涅磐再生、后來居上?其高速發展又能否持續?
現擬以四篇報道對上述命題進行剖析,并深度挖掘“中通模式”的內涵和外延,心得共享,啟迪同儕,任由業界評鑒。
今天推出第一篇,即《中通客車何以成為客車行業綠色轉型“新樣本”?》之一《綠色轉型:踏準時代節拍 》
綠色發展 漸成時代主題
縱觀古今,打開人類文明進化史,可以發現:真正能夠長久影響人類走向的都是最基本、最樸素的東西,比如空氣,比如金木水火土,世間的一切生命體和人類的一切文明,都發端于此。這些永恒的力量是萬物之源泉,是人類之母乳,這些力量已經被過去強盛的事物所驗證,也必然再次作為新生事物的內在邏輯而激勵其前行。
世界汽車工業發展 130 多年的歷史,見證了人們拓展空間、把握時間的自由權利的逐步提升。然而隨著道路車輛越來越多,擁堵的交通、污染的空氣、枯竭的能源、顯現的危機,使全球汽車行業面臨共同的訴求:即清潔、高效、智能升級。
整齊排列的中通8米混合動力公交
這種改變,影響的將不僅是人類未來的生活方式,還包括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眾所周知,當前,我們國家正經歷著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進程,每年有2000萬的農村人口涌入城市。我們僅僅用了30多年的時間,就走過了發達國家上百年的城市化道路。
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在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同時,但也滋生了一系列“城市病”。最令城市管理者頭痛且難以解決的問題就是:空氣污染和交通擁堵。
2015年,相關數據顯示,機動車、工業生產、燃煤、揚塵等是大部分城市PM2.5主要污染來源,約占85%至90%。
中國環保部在2017年年初發布的一組數據再次顯示:機動車是導致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元兇”。在北京,31%的PM2.5來自于機動車;在上海,這一比重是29%;就連有著“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美稱的杭州,這一數字也達到了驚人的28%。
而擁堵也早已不是一二線城市的特權,就連三四線城市也飽受擁堵困擾。相關調查顯示,在我國,由于道路擁堵,至少有30個城市,人們要多花掉80%的出行時間。
這些年來,路越修越多,卻越來越堵。原因就在于道路每年僅增長1%,但機動車的年增速卻高達15%,道路的增速,遠遠趕不上機動車的增速。
毫無疑問,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汽車時代的來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滯后,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瓶頸制約,更是已經邁進汽車社會的當代中國必須下決心著力解決的重大和迫切的課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做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重大論斷,為中國指明了未來發展的路徑,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發展的新目標。
“人充滿勞績,但還詩意的棲居在這片大地上”。(德國詩人荷爾德林的詩句)。
人們對美好生活、詩意棲居的向往和追求就包含著對生存環境的改善,對青山綠水、藍天白云的無盡遐想。
可以說,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人與自然發展的不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傳統產業與綠色GDP之間的突出矛盾是解決現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的必要途徑,政府、企業和社會的角色缺一不可,而這也日益成為中國汽車產業必須擔當的時代使命,尤其是新能源汽車企業必須正視和回答的關于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命題。
作為我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排頭兵和“先鋒隊”,擔負著公共交通使命和公眾綠色出行職責的新能源客車行業,為“治污+治堵”乃至推進解決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無疑應該起到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作用。
而從全球范圍來看,有著130多年發展歷史的汽車工業,在倡導低碳環保和節能減排的今天,也正在開始新一輪的動力革命。隨著歐美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禁油令”時間表的陸續出臺,一場席卷全球的汽車綠色革命正如火如荼的展開。
新能源汽車正在成為我國汽車工業新生蝶變的主旋律,更日益成為中國汽車強國夢的強大依托和有力支撐。
如果說,火,曾讓人類走出蠻荒;那么,電,則使人類步入現代文明,也必將讓交通彰顯綠色活力。
在綠色浪潮的拍擊下,新能源汽車“弄潮兒”乘勢而躍,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綠色轉型 踏準時代節拍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任何企業的成功只是因為踏準了時代的節拍。
“成功地踏準了時代節奏”,正是中通客車2011年以來“二次創業”、綠色轉型、高歌猛進從而躋身行業前二的奧秘。
變通革弊,與時宜之,理念先行,不可或缺。
“管理哲學之父”查爾斯·漢迪曾經闡述過“第二曲線理論”,即企業在達到頂峰之前,要提前想到這一條路再走下去可能就是下坡路,從而開辟一條新的道路,也就是說,在企業最成功的時候要否定自我。拉里唐斯在《大爆炸創新》中也表示,現在對于很多產品來說,其生命周期有一個類似“鯊魚鰭”的地方,剛開始的時候,急速上升,然后是災難性的失敗。
可以說,企業最大的戰略就是尋找“第二曲線”,即企業“新的生路”。這有點像是在打油井,找到一口油井,但你隨時要尋找下一口,否則資源開采完畢的時候就是企業死亡的時候。
從1971年生產第一臺客車,到上世紀90年代,“南揚北聊”創造了客車界最早的典范,中通客車一直是中國客車工業發展的有力見證者、創造者和引領者。
然而,隨著歷史的演進和歲月的變幻,“王者”曾經的輝煌和榮譽漸漸失去了光彩。
董事長李樹朋曾對媒體坦言:在中通客車發展歷史上,我們也走過彎路,但我們都做了及時修正,如從中低檔車向中高檔的轉型,從公路客車為主向全系列細分市場的拓展等。但最成功的莫過于公司從常規車向以新能源為方向的中高端客車的轉型。
2009年元月,科技部、財政部、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啟動了"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這一舉措傳遞出一個強烈的信號:我國客車行業將從此逐步邁進綠色發展的新時代。
作為客車行業的老牌勁旅,中通客車敏銳地捕捉到這一“事件”背后的趨勢走向,開始密切關注新能源汽車的相關動態并對行業未來發展的走勢方向展開深入的調查研究,企業的轉型思路也逐漸醞釀成熟。
經過充分論證,中通客車認為,一方面,傳統客車市場日益逼近"天花板",增長乏力,客車行業大環境的不景氣或將成為常態;而另一方面,綠色發展逐漸成為我國客車制造行業的主旋律,新能源客車不僅代表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也是行業邁向更高端的必由之路。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就在這一年,中通客車提出并清晰規劃了“二次創業”的宏偉藍圖,全面開啟了以新能源客車為依托和方向的綠色轉型之路:除了瞄準行業特點,深耕公路客車、進入校車領域、開展房車的產品儲備、拓展物流用車、研發高端商務車之外,新能源客車成為產品譜系中的重中之重,從而使中通客車構建了既面向當下需求又著眼于未來發展的完備科學的產品體系,并著力于在人才、硬件和產品三個維度上不斷積累和提升,大幅提升了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尤其在新能源客車領域的發力和持續加碼,使中通客車換檔提速,迅速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自2011年肩負起“二次創業”的歷史使命,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中通客車建立了電控系統、動力電池和動力系統三大核心實驗室。自此,中通客車加大了新能源客車和城市公交車的戰略布點及市場推廣。
2011~2012年,中通客車在國內推廣常規混合動力客車累計1280輛,使中通新能源客車占有率保持在17%以上,位于行業前二位。
2014年,在國家補貼政策引導下,純電動客車迎來了發展良機,中通客車對全國重點地區補貼政策進行研究,同年11月17日,中通客車股份遷入位于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新基地,開啟了中通客車的新征程。新基地具有年產1萬輛新能源客車和2萬輛節能型客車生產能力。在自動化水平、工藝水平、質量保證能力等方面均能達到行業乃至國際一流水平。
2015年,中通純電動客車喜結碩果,全年銷售8000余臺,新能源客車突破10000輛,市場占有率近20%。
2016年,公司銷售新能源客車14000輛,真正實現了在這一領域“坐二望一”的市場地位。
短短六年時間,中通人孜孜矻矻,同心協力,用自己汗水和智慧,成功實現“三級跳”,描劃了一條華美的躍升曲線:從2012年的躋身行業第一梯隊,到2015年挺近行業前三,再到2016年成為行業第二,世界第五位……企業整體規模從2010年的行業第六位躍升至如今的第二位,銷售額、利潤均列行業第二位,增速行業第一,徹底顛覆了持續多年的"一通三龍"的既有行業格局,成為新能源客車行業高成長性的"標志性"企業。尤其是2016年,中通客車首次完成百億產值,標志著企業真正跨入行業第一集團,成為中通客車打造世界一流綠色客車產業集群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一時間,“中通速度”驚艷業界,“中通現象”亦引發業界熱議。
而中通客車董事長李樹朋的表述,則準確而深刻地揭示了其高速發展的“核心密碼”:“綠色、低碳、環保”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企業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中通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新能源客車是核心支撐,這是中通客車堅持綠色發展,矢志于戰略轉型,實施創新驅動,發力新舊動能轉換的必然結果。
謀定而后動,可以說,中通的每一步都“踩到點上”。
如今,中通客車在新能源、節能、環保、綠色產品的占比逐年提高,已占到整體收入的75%以上。
目前,中通新能源客車產品已覆蓋到國內的全部省份,保有量超過3萬輛,占有率近20%,累計為用戶節油10億升,碳減排300多萬噸。同時,中通客車還大力推進綠色智能制造,近三年投入近億元用于整車電泳、污水處理、粉塵處理等方面的技術改造,“三廢”指標排放均優于國家標準,在智能制造方面投入超3億元,推動加快制造平臺轉型升級。
由此,可以看出,中通客車作為一家有著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始終保持戰略定力,緊緊圍繞客車主業,秉持“綠色”發展理念,踐行“創新科技,領航綠色交通新時代”的企業使命,通過大力發展節能與新能源客車,為我國新能源客車的推廣應用及大氣環境治理做出了積極貢獻。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國慶假期收官,藕粉出行體驗分享來啦![10-08]
- 合肥國際新能源車展 安凱引領“智·電”出行[10-01]
- 智馭未來 匠心筑夢 中車電動第五屆職業技能大賽冠軍揭曉[09-30]
- 打卡《黑神話:悟空》取景地 還得靠依維柯4X4[09-30]
- 中通H11交付首汽 助建首都高質量旅游客運服務體系[09-29]
- 綠色公交“新風景”安凱純電動G6批量上崗紹興 [09-29]
- 公共出行焦慮重重 歐輝客車BJ6859幫你做好情緒管理[09-29]
- 夢想1+1 VIP 中通客車助力森煜汽運打造彩云之南高端旅游靚麗名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