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客車起火如何防范及應對
客車起火后 乘客為何很難及時逃生
客車起火,乘客的第一反應就是逃生。但根據我們對相關事故案例的了解,其中相當一部分因為無法及時打開車門,也無法及時破窗,大量人員喪失了及時逃生的機會。
原因一:應急出口無法滿足火災條件下大量乘客的及時逃生需要
調研中我們發現目前我國大多數客車的應急出口無法滿足在起火情況下大量乘客及時逃生的需求。有學者做過研究,在不考慮開啟時間的情況下,乘客門的逃生效率最高,應急門和應急窗次之,其次是風擋玻璃,逃生效率最差的是駕駛員門、安全頂窗和地板出口。但實踐中,上述應急出口緊急情況下往往難以及時開啟,或開啟后逃生不便,影響了逃生效率,加劇了傷亡。具體分析如下:
乘客門難以有效逃生的原因:起火后司乘人員如不能及時啟動車門開關,大火就會迅速燒毀乘客門啟閉控制線路,導致乘客門無法再通過遠程控制打開。
應急窗難以有效逃生的原因:一是雖然按照相關標準規定大客車應設置推拉式應急窗或外推式應急窗,但出于成本考慮,國內客車仍多采用擊碎式應急窗,操作簡便推拉式或外推式應急窗設置較少。使用安全錘擊碎應急窗,對操作技巧有要求,正常條件下擊碎玻璃需1分鐘左右,在慌亂情況下則需要更長的擊碎時間。二是應急窗距離地面高度較高,乘員平安落地困難,易導致跌落摔傷。
原因二:駕乘人員應急操作和疏導組織能力、乘客自救和群眾救援能力均不足。
從多起案例樣本中可以發現司乘人員的應急操作和疏導組織能力不足,乘客、群眾缺乏自救和救援常識。
駕乘人員應急操作水平差:事發時駕駛人通常不能在第一時間及時停車;疏導組織差。駕駛人應急操作后,有部分人選擇自行逃生,即使參與救援,對乘客逃生、自救和救援方面的指導和組織非常有限。
乘客則普遍缺乏逃生和應急的基本知識:對應急出口設置和安全錘、滅火器、車門應急開關等安全設備的使用不了解;在煙霧和火焰中慌亂呼救,加劇窒息和呼吸道燒傷等;逃生無序,擁擠、踩踏、阻塞逃生出口等情況多發。
防治客車起火 國外有無可以借鑒的經驗
資料顯示,國外在防治客車起火方面主要是通過優化應急出口設置、阻隔發動機和電線火源隱患、改善內飾材料阻燃性能和滅火器材配備等傳統措施防治客車火災。
一是研究制定高于國家標準的防火和逃生標準
美國、德國等國的交通部門已開展提高客車防火標準的研究,重點是提出內飾材料的燃燒煙密度和毒性指標要求,減少在起火燃燒事故中乘客受到煙霧和毒氣方面的傷害。澳大利亞客車中安裝有如下圖所示的可移動逃生板,緊急情況時,可很方便地取下逃生板,擊碎玻璃,這樣就可形成一個面積和離地高度接近車門的逃生通道,非常有利于大量人群和老弱病殘群體的逃生。澳大利亞法規雖未對可移動逃生板作強制要求,但據國內客車制造企業人員介紹,出口澳大利亞的客車普遍需要設置上述逃生板。
澳大利亞客車側面安裝的可移動逃生板
二是加強從業人員應急操作和疏導方面的培訓
研究表明,國外普遍重視駕駛人等從業人員的防火安全培訓。以澳大利亞為例,由公交車公司負責對駕駛人和乘務人員分階段進行培訓,不斷強化從業人員的應急反應能力。當駕駛人駕駛不熟悉車型時,還需要接受額外的車型轉化培訓。培訓過程和結果將被記錄存檔,用于運營公司的客車安全風險評估。另外,澳大利亞還將客車起火時駕駛人的應急處置流程張貼在車內,便于駕駛人隨時查看。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國慶假期收官,藕粉出行體驗分享來啦![10-08]
- 合肥國際新能源車展 安凱引領“智·電”出行[10-01]
- 智馭未來 匠心筑夢 中車電動第五屆職業技能大賽冠軍揭曉[09-30]
- 打卡《黑神話:悟空》取景地 還得靠依維柯4X4[09-30]
- 中通H11交付首汽 助建首都高質量旅游客運服務體系[09-29]
- 綠色公交“新風景”安凱純電動G6批量上崗紹興 [09-29]
- 公共出行焦慮重重 歐輝客車BJ6859幫你做好情緒管理[09-29]
- 夢想1+1 VIP 中通客車助力森煜汽運打造彩云之南高端旅游靚麗名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