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龍馳滄海 悅賞風云——記大金龍20年風雨歷程
2008年中國迎來了舉世矚目的奧運盛會,讓13億炎黃子孫的榮譽感達到沸騰。2008年中國邁入改革開放第30個年頭,中國大地的一切已經向世人展示了改革開放的成果。回顧中國企業工業發展,改革開發的春風使中國汽車工業從1978年“年產轎車5000輛”、“600斤豬肉換汽車”的時代,跨入了當今世界汽車制造大國的行列。
這其中,中國客車也沐浴著春風從零起步,從改裝車時代走向世界之巔。
我國的客車產業起步于80年代,在整個80年代還處在一個非常低級的時期,國產客車產品檔次低,造型呆板,除了運載功能以外,毫無舒適性、安全性可言,而國外品牌客車的價格又過于昂貴,在性能和功能上與市場需求上不合拍,客車市場處在混沌之中,一切都待喚醒。
但就在當時中國剛剛成為自行車大國之后不久,轎車工業也開始蓬勃發展,但大金龍的創業者依然選擇了客車,創業者們的敏銳洞察力和滿腔熱血由此開創了中國客車發展壯大、走向繁榮的篇章。大金龍的成功歷程對于大金龍本身而言是一部宏偉的創業史、創富史,令人稱奇,對于整個中國客車而言,大金龍的成長則直接推動和見證了中國客車二十年的巨變,值得回味。
寒酸起步 獨辟蹊徑
1988年末,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公司正式成立,啟動資金不足500萬元。我們可以想象在一個水泥管廠房,由一群以前只摸過水泥模具的工人造車的艱辛,我們也可以想象辛苦幾個月后裝配的車無法上路的無助,我們還可以想象造完一輛車還要多方努力把這部車賣出去才做了開門生意的尷尬。
第一輛下線的金龍客車
大金龍誕生的年代,除轎車行業引進“桑塔納”“雪鐵龍”等洋品牌外,客車行業更是“洋品牌”林立。金龍客車并不是業內第一個引進國外技術,生產中高檔車的客車企業。在此之前,1982年起,沈飛汽車制造廠先后引進日本富士重工、日野車體等公司的車身制造技術,1986年北方車輛制造廠引進德國尼奧普蘭公司技術生產高檔豪華旅游轎車。 而到了90年代,則是我國客車企業與國外合作的高峰期,我國較大的客車企業幾乎無一例外的與國外展開合作,主要品牌有安徽安凱、西安沃爾沃、桂林大宇、亞星奔馳等。合資企業幾乎壟斷了當時中國的豪華大客車市場。
面對如此多的合資企業的洋品牌,可謂是高手如林,金龍客車在進入客車業的時機上和別人打了一個平手。但仔細分析這些合資企業,多數以技術合資的方式生存,產品雖高檔豪華,但“價格最貴”讓很多客戶只能望洋興嘆,期待自主品牌發力。金龍如果繼續選擇與德國奔馳合資生產大客車,在市場上就很難取得突破,就在這個時候金龍的創業者們獨辟蹊徑,走上了一條獨立自主的發展路子——爭取掌握關鍵技術、不搞技術合資,生產適合中國國情的豪華客車,在市場上與合資品牌展開面對面地競爭。
這正是大金龍的志氣所在。通過與德國奔馳的合作,金龍用兩年時間掌握了當時最先進的車身制造、裝配等技術,原本對客車制造十分陌生的工人們,在此時也變得饒有興致 。1990年,金龍決意走自主研發的路線,在當時的背景下,這一舉措被業內稱之為“逆風行動”,但金龍人并未放棄。同年,采用引進的車身造型及制造技術,創造性的設計出了第一代中型豪華旅游客車產品XMQ6700。由于該產品是金龍公司獨立自主研發的,不僅在當年的北京國際汽車展上引起廣泛的關注,并且獲得了國家專利金獎。
今天,我們反觀客車業20幾年來發展的過程,就能很清楚的看出,堅持自主開發,自主建立品牌,定位中國國情,才是正確的出路,至少在那個時期是這樣的。到2008年止,環顧客車行業真正能稱之為客車大鱷的企業無一不是國內自主品牌,而那些合資品牌幾乎全部表現低迷。很顯然,不是它們技不如人,問題在于它們所做的客車不是多數用戶所需要的產品,沒有切合市場的主流和發展規律。另一方面,合資企業在產品開發決策和生產環節上受外方制約太大,決策緩慢,產品換代不夠及時,因此也不為市場所青睞。
創新前行 引領行業
選擇了自主研發適合中國國情的客車之后,大金龍產銷量迅猛增長。90年—94年間,大金龍XMQ6700產品銷量從最初的5臺提升到614臺。但機智敏銳地大金龍人很快發現,要更加適合中國國情,沖破洋品牌封鎖,還得抓住市場機會,以產品創新為龍頭,帶動管理、生產工藝、營銷方式的創新發展,使公司經營獲得長足的發展。
1992年大金龍第100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車型XMQ6700下線
回首1994年,旅游市場逐漸興起,高速客運市場蓬勃發展,迫切需求造型新穎、駕乘舒適性好、性價比高的客車產品。面對這樣的機會,大金龍當機立斷,馬上投入研發,先是1994年新型豪華客車在成渝高速、滬寧高速公路上對“洋品牌”沃爾沃、凱斯鮑爾形成了強大的競爭壓力;再到1997年,金龍公司又適時推出了中、高檔中巴。以經濟適用,回報豐富,迅速打開市場。同年,大金龍看到了旅游市場的廣闊前景,制定了集中力量發展高檔大型旅游車的戰略計劃。當年,北京巴士公司、新月出租車公司、北京長途汽車公司等紛紛向金龍發出訂單,大金龍因此快速打進北京市場。數據顯示大金龍1997年產銷量已經達到751臺,當年實現產值3.5億元。
至此,大金龍通過不斷細分市場、創新車型,練就了一套善造“國情車”的獨特本領,獲得了穩固的生存地位,同時奠定了高速發展的基礎。隨后的幾年時間里,“奔騰”、“飛騰”、“豪爵”、“捷歐”、“歐洲之星”、“方舟一號”雙層高檔商務客車、“天劍”“英雄”等系列產品先后成功投向市場,造型時尚新穎、技術領先、人性化的設計使乘坐舒適、環保發動機的使用倍受推崇,市場反應極好,產品的持續創新,使金龍成為市場上引領消費的風向標,常常推出一個新產品就帶動一個客車行業的系列,成為被模仿與追逐的對象,加速了中國客車行業產品更新換代的步伐。
直到近幾年,大金龍產品創新的步伐仍未減緩。K_01橫空出世, “捷冠中巴”持續熱銷,顛覆性的創新車型 “龍威”以其獨特的造型設計,被推為中國客車自主創新設計典范。在細分市場領域,機場擺渡車、天然氣公路客車更是讓行業翹首;加上海獅輕客的全面上市,大金龍一舉成為世界客車制造行業產品線最完善的企業之一。
產品創新離不開技術創新的支持?;仡櫞蠼瘕?0年發展史,大金龍創造了很多第一:第一家采用ABS制動系統、ASR防側滑裝置;第一家使用電渦流緩速器;第一家擁有全鋁全承載式客車技術;第一家開發出超低地板公交車;第一家提出同一平臺制造的造型理念;第一家在大型客車產品上統一加裝脈沖超細干粉自動滅火裝置;第一家采用CAN總線儀表……目前,大金龍已經擁有30多項客車專利技術,10多項首創的大型應有技術,大大推動了中國客車總體水平的提高。
被推為中國客車自主創新設計典范的XMQ6129
從1996年到2000年,中國客車市場高速成長……在解決產能的問題上,大金龍又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辦法。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一批經營狀況不佳的工業企業紛紛關閉,騰出了大量的閑置固定資產,這正好給了缺少廠房資源的廈門金龍低成本擴張的機遇。從1997年到1999年間,膽量過人的大金龍人敢于租賃敢于發展,先后成立了武漢、紹興兩個事業部和蘇州子公司,分工生產中巴、公交客車和豪華中大型客車。1997年751臺,1998年1329臺,1999年3571臺,2000年6339臺,2001年10185臺,從1997年至2001年金龍客車產量連續保持100%上下的增長速度,更加快速地占據了客車市場的份額,連續3年榮登銷售第一的寶座。2000年下半年金龍累計產銷量已經達到10000臺,這也是行業內首家突破10000臺。2006年12月金龍第100000臺客車下線,大金龍在國內市場上進一步奠定了其王者地位。時至今日,經過進一步重組和優化,大金龍已經發展成下轄蘇州金龍和南京金龍兩個子公司、紹興和廈門兩個制造部及輕客事業部的世界級客車制造企業,原本靠租借廠房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金龍客車的版圖不僅包括整個中國,還包括整個世界。
大金龍以超常的膽識,借船出海;將先進的客車制造技術帶到全國,營銷全國,服務全國,占據了中國半壁江山。大金龍的成功不僅為業內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模式,更重要的意義是加速了客車業的合并重組,使國內客車制造資源得到更加合理更加優化的配置。
品牌騰飛 實現民族夢想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生產大國,盡管生產能力很充足,但是沒有幾個叫得響的品牌,客車行業尤其如此。大金龍算是其中最具有品牌意識、管理和經營品牌能力的一家。選擇擯棄與奔馳技術合資,走自主研發道路,就是選擇建立自主品牌。
1988年公司成立之初,當時采用的是一個“龍”形商標。1990年8月,大金龍又自行設計并率先使用了一個圓環中的“雙人”形商標,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商標導入過程。1998年12月年,大金龍開始進入核聚變式的發展階段,這一年,公司導入了全新的VI系統,同時停止使用從前的商標,這是金龍客車最具歷史性的品牌變革。此后,“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便在廣大客戶群中耳熟能詳,短短幾年,大金龍已成為行業的領先者,“人”字形商標更是滿身榮譽。
2001—2002年間,大金龍成為國內重大會議的首選服務用車
2001年,金龍客車成為首個大批量客車服務于“人大”和“政協”兩會、“世界大運會”、“亞太經合會”和“世界華商會”等大型國際會議的國產客車品牌,2003—2006年間世界客車聯盟授予公司“BAAV年度最佳客車制造商”的稱號。2004年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04年度“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大金龍以49.08億元品牌價值排名第109位,到了2007年這一排名已經到了第88位,價值70.45億元。同年3月份,對外公布其“中國客車專家”的品牌定位和“細微之處 專業之道”的品牌主張。此后,大金龍的平面廣告、產品宣傳物料、網站上,“中國客車專家”和“細微之處 專業之道”的組合頻頻出現,以生動、創新和高屋建瓴的姿態大放異彩,引起了行業內外人士的極大關注。
大金龍新的品牌定位和品牌主張在正處于“品牌大戰”中的中國客車行業顯得個性鮮明,有行業權威人士稱“占據了客車行業品牌制高點”。
成功品牌的樹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品牌認知是一個長期宣導的過程,品牌口碑是一個長期傳遞的過程,品牌偏好是一個長期固化的過程。這些都要求品牌的定位必須符合可長期推廣、可長期累積、可長期持續提升的要求。20年來大金龍用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業績,成為中國客車真正的領軍品牌。但這離大金龍的長遠目標相差甚遠。
大金龍服務“兩會”再顯“國車”風采
2007年,大金龍發布中期戰略規劃,明確了把海外市場開拓作為公司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2008年是整個中期戰略規劃實施的第二年,總經理江世煌把2008年定位為國際年,明確指出全面實施公司國際化經營戰略,并提出了外銷14億元,占銷售總收入25%的目標。大金龍的中長期發展戰略可以概述為:整合外部戰略資源,集成創新技術,推動服務轉型,成為中國客車制造和服務專家,并提升國際經營能力,服務世界交通,躋身世界七大客車制造廠商之列。在這一戰略中,可以明確的看出大金龍未來品牌建設目標是“通行世界的民族品牌”。
其實大金龍的“國際化”戰略早在2000年就已經展開。2000年,大金龍一次就向伊拉克出口了30輛國內豪華客車,為大金龍的出口事業開創了良好的局面,更成為中國客車行業海外出口的破冰之旅。此后的7年時間里,大金龍先后出現在比利時、土耳其、烏克蘭、巴黎等世界客車頂級展會上,與世界一流客車品牌同臺競技。2008年9月,大金龍2臺展車從廈門出發,經新疆阿拉山口出境,橫穿歐亞6國,形成15000公里,抵達德國漢諾威,代表中國客車參加世界頂級商用車展2008德國IAA,向歐洲同行展示了中國客車的獨有魅力。
2008年8月,2000輛大金龍以“零”故障圓滿完成了奧運服務任務
時至今日,大金龍全年出口額將超過14億人民幣,已經出口到包括英國、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發到國家在內的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世界知名的中國客車品牌。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haipeng88.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合肥國際新能源車展 安凱引領“智·電”出行[10-01]
- 智馭未來 匠心筑夢 中車電動第五屆職業技能大賽冠軍揭曉[09-30]
- 打卡《黑神話:悟空》取景地 還得靠依維柯4X4[09-30]
- 中通H11交付首汽 助建首都高質量旅游客運服務體系[09-29]
- 綠色公交“新風景”安凱純電動G6批量上崗紹興 [09-29]
- 公共出行焦慮重重 歐輝客車BJ6859幫你做好情緒管理[09-29]
- 夢想1+1 VIP 中通客車助力森煜汽運打造彩云之南高端旅游靚麗名片[09-29]
- 高端客運市場的綠色解決方案 中通H13E席卷德國漢諾威[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