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車對于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我從小住在一個比較偏僻的小農場,那里不通火車,出門辦事、串親訪友只能乘客車。我記憶里見到最早的一輛客車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農場里有個姓宋的人承包的長春產的大客車,那是整個農場里唯一的一輛客車,是輛已經行駛許多年的車了,整個車通體是白色,比較破舊,有很多地方已經掉了漆,車內能乘坐三十多人,硬梆梆的座椅,加上坑挖不平的道路將人巔得都快飛起來了,別提多難受了。我們都管承包客車的那個人叫"宋大客",在當地如果打聽其他人,人們或許不一定知道,但是說起宋大客那可是遠近聞名。為什么?就是因為他是開大客車的,用現在的話來說他的知名度那是一個高。
記憶當中,第一次乘客車是我一生當中最難忘的一件事。那是我上小學五年級時的一個清晨,我走在公路上,看見一輛客車,正趕上兜里有幾塊錢,便毫不猶豫地上了車。要知道,一個農村孩子從來沒有出過遠門,更別說坐車了。在車上,我看別人買票,我也拿錢買了票。到了縣城,我一個人下了車。想想要去哪里呢?望著人來人往(那時根本沒有幾輛車)的景象,我也只好稀里糊涂地出了客車站,漫無邊際地向前走,我看見了書店,便信步走了進去,買了兩本書上學用的書,記得好像是語文課外輔導和地理課外輔導。后來,我順著原路回到車站,那時根本不會買票,更不說是售票口在哪里了。正猶豫間,看見了自己學校一個姓袁的老師,便上前詢問如何買票,在老師的指點下,買了票,上了車。在下午時候,回到了家里,爸爸正在掃院子。我便溜進了屋。要知道讓大人知道了我乘車去縣城的事,那可不得了呀,在他們看來那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是自己第一次坐車,對我來說,算是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了,所以,記憶特別的深刻,每每閑暇時候,我總是想起自己的壯舉來。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乘著大客車離開了生活的地方,來到省城的一所高等院校接受新的教育。閑暇之余,見到了更多的客車,基本上屬于那種公交車一類的。這樣的大客車遍布了整個省城的街道,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我往返于省城與家鄉之間,經常出入客運站,在這里各式各樣的客車更是屢見不鮮,比如"宇通"、"黃河","聊城"等大客車。這時的客車特別講究豪華性、舒適性、速度性。座椅舒服,環境干凈,聽聽歌曲,車里還能播放影視錄像等節目。更為難得的是,現在的道路建設暢通無阻、四通八達,可以透過車窗,欣賞車外的風景。一路上,讓我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到達了想去的地方。這時候坐客車不再是遭罪,而是一種享受。
時過境遷,我步入社會,開始了新的生活。對客車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了客車在整個汽車行業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有許多知名的客車生產及其相關企業,比如:宇通客車、安凱客車、黃海股份等等。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宇通客車在2005年已經成功進入國內500強的行列,客車銷量居國內第一,還進入世界客車發展前10強,真是了不起呀。
望著全新的客車,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客車一定能夠飛速發展,在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縱橫馳騁,一往無前,開辟出嶄新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