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歲歲花相似,今夕有箋似酒濃,我與眼花何處尋,天地無語盡隨風。"當中通客車再次亮相于2007年上海世界客車博覽會時,記者突然想到了《飛刀又見飛刀》。作為歷屆BAAV大獎的有力競爭者,中通客車在捧走2005年BAAV年度新品獎和造型獎后,卻未在2006年上海世界客車博覽會上現身,一時間招來了眾多業內人士的"懷疑"關注,是中通客車的品牌建設出現了變化?還是中通客車的戰略定位發生了轉移?然而隨著中通客車在2006年內訂單接連,屢獲嘉獎,不斷取得市場佳績的時候,這些問題已迎刃而解。此次中通客車攜四款精品再度出擊上海客博會,不僅吸引了八方來客的"光顧",在BAAV大獎角逐當中,同樣兵不血刃地摘得"BAAV
2007年度最佳巴士造型獎"和"BAAV2007年度最佳中型客車獎"。
技術研發實力雄厚
奠基中通客車創領節能環保 2006年4月9日,中通客車首輛電動客車成功下線。11月份,公司申報的"中通串聯混合動力客車產品開發"和"奧運用純電動客車整車研發"項目,通過國家十一·五"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評審,被國家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評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技術中心被評為"山東省首批重點扶持企業技術中心"。7月30日,中通客車被指定為
"2006全球自然生態與人居環境論壇"會務用車,該論壇由聯合國政府組織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牽頭主辦,中通客車被授予"全球節能產品獎"。中通客車順利通過了國家底盤生產資格現場審查,并于2006年12月13日,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發公告,準許生產A類(車長6米以上,不含6米)客車底盤,被納入整車生產企業管理。 這一系列榮譽都可以顯示出中通客車在近年來技術研發上的雄厚實力,中通客車總經理李海平在做客中國客車網現場直播間的時候談到:"在技術研發與造型設計方面,中通客車在近幾年,一直和國內高等院校、科研所開展很好的合作,我們和省內的山東理工大學,山東大學,以及省外的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都有不同的項目合作,從去年開始,我們在內飾的設計,比如行李架等方面,也開始和歐洲、意大利、西班牙的一些公司進行技術合作。" "中領四方、通行天下",作為中國民族客車生產企業的典型代表,中通客車積極響應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號召,服務民生、回報社會,為客戶創造價值,確立了以"節能、環保"為核心競爭力的品牌戰略,不斷加大節能環保技術研發投入,重點開發低能耗、高環保的產品。中通客車常務副總經理時洪功接受記者現場采訪時提到:"中通客車在2006年里取得了很好的市場成效,在很大一方面要依仗中通客車在技術研發的成功,而且在節能環保領域的技術開發與電動客車基地的規劃建設上,政府也給予了很大支持。電動客車走的最快的是產業化,政府的支持也是對中通客車技術開發的認可和肯定。" 海外出口:理解國際化
強調陣地戰 2006年中通客車出口工作成績卓著,全年累計出口客車461輛,實現銷售收入1.84億,與2005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107.7%和138.5%,在自營出口方面做到了全國第三,所有的出口做到了全國第四位,并先后被評定為"國家汽車整車出口基地企業"、"2006-2007年度山東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和"2006年機電商會推薦出口品牌"。 李海平總經理談及中通客車的海外戰略時講到:"中國客車行業整體來說是比較健康的,是中國整個汽車行業,是最早走向國際,進入國際化的。在國際化方面,要走出去,要有國際化的視野、國際化的思路,從人員上,組織機構上,長遠的發展戰略上,中通都要圍繞這個戰略來走。我們理解國際化,中國生產的車,我們必須賣到中國以外50%以上,這樣才是國際化。中通在海外市場上沒有打游擊戰,而一直在強調打陣地戰,寧愿不要一兩張單子,也希望能夠獲得長久客戶。"
常務副總經理時洪功也談到:"目前,中通客車已出口到中東、非洲、中南美洲、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應該說中通客車的海外出口是保持著一個穩定的增長速度的。" 李海平坦言:2007目標為"7133" 中通客車在2006年里取得了令人振奮的銷售業績,2007年則更值得期待。話題轉到此時,李海平總經理坦言:"2007年我們提了'7133'的目標,就是客車產銷7000臺,銷售收入13個億,利潤確保3000萬。這個是我們的目標,整個指導思想。" 從李總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看出來,中通客車2007年度經營的方針,就是要以國際化的發展戰略來統領全局,一切圍繞國際化來做。內部推行精細生產,開展質量效益年活動,進一步提高產品品質、運營質量和市場效益。要突破質量、市場、品牌上的局限,綜合管理,優化公司管理流程,形成一個整體系統的突破。把內功練得更扎實,質量更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