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是建設新農村的指導思想。農村客運又是建設新農村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開展農村客運體制改革,才能使農村客運成為建設新農村的助推器。
農村客運在新農村建設中,究竟能否滿足農民的需要。筆者對四川南充高坪區進行了一次調查:這個區有農村客運班車134輛,總座位3151座。開行農村客運班線21條,實現了鄉鄉通客車,村通客車率達80%以上,能基本滿足農民乘車。但農村客運體制和機制,很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也不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農村客運改革的突破口,就在于對現有客運車輛進行產權改革,換句話說,就是要對現有車輛進行折價入股,不愿意折價入股,要退出市場的,就由公司收購。實行股份制改造,公司化經營,駕乘人員實行統一聘用,統一管理,統一發放工資,統一社保和醫侏,變一條線上多個主體為一個主體,變駕乘人員的擔心為穩心,讓大家一心一意謀經營。
任何體制改革,都是一場革命。農村客運體制改革也是一場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戰勝自我,創新工作的革命。在這場改革中,一是車輛折價難:二是組織發動難;三是工作開展難;四是思想統一難。對此,行業主管部門特別是基層運管所在這場改革中要扮演重要角色。
在完成專線股份制改造的基礎上,以一定區域為中心,將一區域干線、支線的車輛統一納入股份制改造范圍,實行股份聯合,建立片區農村客運股份公司,打破線路牌的限制,以公交車經營方式經營農村客運,滾動發班,統一管理。實現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目標,壯大農村客運市場,使農村客運在新農村建設中更好地發揮交通先行的作用。
農村客運體制改革,使市場資源得到有效整合,車輛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管理資源得到充分發揮。實行統一管理后,駕駛員實行月薪制,不與單車效益掛鉤,駕駛員的任務就是一條,安安心心駕車,使安全風險降到了最小程度。同時有利于提升農村客運服務質量,既方便農民出行,又使短途客運車輛不超載。有利于構建和諧行業。改制以后,車主變股東,單車變集約,單干變公司,打架碰車的事沒有了。穩定了行業,就穩定了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