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國Ⅲ排放標準在北京實施不久,全國范圍內實施國Ⅲ排放標準還要等到明年,但對國內幾大柴油機生產廠商的開發團隊來說,國Ⅲ早已是過去了,他們已經開始著手實施歐Ⅳ、歐Ⅴ標準的準備工作。而在兩年前,我們還在探討廠家是否為2004年底實施的重型車國Ⅱ標準做好了準備。
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在汽車排放方面,正處在一種加速升級狀態,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小。但是,隨著排放控制技術與國外同行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一些過去并不明顯的弱點越來越明顯地暴露出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平均水平和歐洲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排放水平接近的速度遠大于經濟發展的速度,中國不同地區之間人口密度、環境壓力不同,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重點大城市和廣大鄉村地區發展不平衡,很難在汽車排放方面對全國各地采取完全一樣的政策。區別對待不同地區,是適應國情的現實選擇,也將對發動機廠家在技術的適應性上提出更高的挑戰。因此,在車輛排放控制上,中國應該走符合國情的特殊道路。
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內柴油機企業應該對汽車排放達到國Ⅲ標準之后的技術升級路線拿出一個統一的方案。排放升級本來是各個發動機廠自己的事情,與旁人無關,但在歐Ⅳ乃至歐Ⅴ、歐Ⅵ的技術發展上,卻需要企業之間達成一種共識。
對柴油機來講,歐Ⅳ實際上是一個技術的轉折點。之前,發動機排放可以通過機內凈化技術來減少污染物,達到相應的標準。而從歐Ⅳ開始,尾氣必須通過發動機外的后處理裝置才能達標,而這個后處理裝置選擇哪種技術路線,是擺在國內發動機廠家面前的現實問題。
當前,國際上能夠達到歐Ⅳ標準的柴油發動機主要采用的就是兩種技術路線:EGR類(廢氣再循環加后處理)或SCR類(選擇性催化還原)。
其中,SCR是實現歐Ⅴ最快捷的途徑,也是實現歐Ⅵ的必要技術手段。同時,采用SCR技術的發動機可以更有效地減少氮氧化物中的強致癌物一氧化氮,并且有明顯的節能特點。但采用SCR技術,需要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在加油站設立相關的尿素溶液補充設備。雖然歐Ⅳ階段不一定使用SCR技術,但日后的柴油車排放升級很難回避SCR技術及其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問題。
玉柴技術中心技術專家林志強告訴記者:“玉柴并不擔心這個問題。相關的基礎設施和加注的尿素溶液,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完全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肯定會有人去做。而這件事本身是企業引導政府,只要所有的柴油機生產廠達成一致,晚建不如早建,政府就會給予相應的支持。”
如果要在排放升級道路上加速前進,少走彎路,或盡量走捷徑,那么,SCR就是一條可供我們選擇的捷徑。
實施歐Ⅳ以上排放標準的另一個重要基礎條件就是相應的低硫柴油,這與國內實際情況的差距很大。當前,國內石化企業承諾在國內所供應的燃油可以達到國Ⅱ標準,含硫量在500ppm以下,而歐Ⅳ標準的柴油含硫量必須在50ppm以下。這對國內的煉油企業是非常大的挑戰。據石化行業專家汪燮卿院士介紹,國內石化企業在煉油技術的儲備上可以滿足排放升級要求的,但如果保證全國范圍內全部達到標準,那么,技術改造成本過大。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國內部分地區蘊藏的石油含硫量偏高,而進口的石油一般也都是成分不很優秀的原油,含硫量也偏高,導致生產低硫燃油的成本比國外高很多,而低硫原油都被歐美等地區的老客戶占有。
因此,實施歐Ⅳ后,只有北京、上海等少數大城市可以享受到高品質的燃油。對僅僅在城市內行駛的公交車來說,事情好辦;但從事長途運輸的卡車和客車就必須面對不同油品的兼容問題。
“高硫的燃油對發動機的性能沒有什么影響,甚至還有一定的潤滑效果,但對排放卻是有影響的,會使一些使用貴金屬的催化器‘中毒’。”吉林大學汽車學院從事發動機排放研究的劉忠長教授說。
面對國情,企業也希望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林志強告訴記者:“我們在選擇后處理裝置時,就對國外的供應商提出了要求,要求其產品能夠適應中國的高硫燃油。”
中國的排放標準經歷了從無到有、從起步到追趕的過程,國內發動機企業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形成了自己的開發體系。劉忠長告訴記者:“雖然實施歐Ⅳ標準,對排放的控制非常嚴格,還受到技術路線、燃油質量等因素的影響,但是,相對于當初在整個行業缺乏經驗的情況下實施國Ⅰ、國Ⅱ標準來說,國內發動機企業滿足歐Ⅳ標準的困難要小些。”
有關專家認為,只要中國在控制汽車排放方面循序漸進,給企業留有充足的準備時間,企業就會拿出適應國情的低排放發動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