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題為“開啟公交新境界”的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協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有近200家企事業單位約350人參加了本次會議。如何在堅持“以人為本”,體現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原則下,為城市公交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標準,推動其繼續發展,成為會議的主題。
早在今年5月,全國城市公共交通工作會議閉幕后,建設部已就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問題向國務院做了報告。國務院領導同志對此非常重視,6月下旬,曾培炎副總理對報告做了批示:“建設部要進一步采取措施,引導各地優先發展公共交通,促進城市健康發展。” 溫家寶總理則提出了“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中國實際的城市發展和交通發展的正確戰略思想。”國務院領導同志關于城市公共交通問題的重要批示,在本屆大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承上啟下,落實“公交優先”戰略
自深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全面建設城市化居住體系的方針政策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各級政府對城市交通的管理理念也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1998年到2003年,短短的5年間,我國城市公交車輛就從17萬輛增加到了26萬輛,年增長10.31%;客運總量從292億人次增加到381億人次, 漲幅高達30.72%。量變以外,公共交通從產業結構到服務水平更經歷著一個質變的過程:市場化進程穩步推進;快速軌道交通建設在一些大城市取得了重大進展,城市客車從車型外貌到舒適性、動力性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電子票務特別是IC卡的應用快速發展,目前已超過2000萬張。公交企業的現代化管理進程也取得了明顯的發展。黨和國家領導始終將城市公共交通建設作為解決城鎮居民出行問題的根本出路,在行業內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城市公交事業的進一步發展鋪陳了一條無限開闊的康莊大道。
按照國家建設部汪光燾部長的劃分,目前城市公交事業已經步入了“重要戰略機遇期”,是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關鍵階段。為更徹底地傳達和領會國家有關“戰略機遇期”內城市公交改革方針的重要批示,本屆大會圍繞“公交優先”政策的思想核心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北京市公共交通公司副總經理王樹聲在發言中提到:“城市交通最終還要靠優先發展公共交通來解決,而我國公共交通占出行比例60%的目標,從世界范圍來看并不算高,如果連這個比例都達不到,城市交通就不會處于良性的發展階段。”上海市政府也深深感受到了“機遇期”內所面臨的挑戰,并決定加大資金投入,將“規劃落地、路權優先、線網優化、票制創新”等一系列措施作為落實“公交優先”戰略、擴大公交吸引力的基本內容,努力為深化公交改革提供更為良好的政策環境。
“公交優先”,指導企業度過轉型期
今年3月,國家建設部發布了《關于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見》即38號文件,該文件是指導城市公交行業良性發展的行動綱領,確立了“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中國實際的城市發展和交通發展的正確戰略思想”,對公交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與會各方就“公交優先”政策在“戰略機遇期”內的指導性作用達成普遍共識的前提下,協會確定將下階段工作重點放在“大力宣傳、貫徹落實‘公交優先’政策”上,帶領廣大會員克服轉型期內所承載的矛盾,直面挑戰,再攀新高。
多方攜手,抓住戰略新機遇
汪光燾部長在對我國城市公交客運“戰略型轉變”的總結中提到:“困擾多年的‘乘車難’問題在大多數城市已經基本上得到了解決,供需矛盾已經由運力不足逐步轉化為如何吸引更多市民乘用公交的買方市場。”如此看來,要進一步改善我國城市公交客運現狀,已不單純是行業本身物質基礎與產業結構變化所能解決的,它需要所有相關行業甚至全社會的密切關注與支持。為此,本屆大會特別邀請了眾多跨行企業及個人參與進來,以全新視角透析城市公交行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給出更多合理化建議,共同為我國城市公交行業的明天出謀劃策。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協會此次會議的全程合作伙伴,國內著名客車生產企業蘇州金龍參與了大會的全程組織策劃及眾多研討活動,并在會議過程中從客車生產企業的角度對中國城市公交的發展提出了眾多積極的建議與思路。針對城市交通容量和環境容量的迫切需求,蘇州金龍提倡發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公交客車產品;建議相關部門以整體性規劃思路密切監控公交樞紐建設,確實將人民大眾的利益放在首位,解決線網密度、場站覆蓋率低、公交專用道路建設步伐緩慢等長久困擾公交發展的詬病。此外,蘇州金龍還在現場展示了全新概念開發的“海格”新型系列公交客車,并獲得了與會人士的一致好評。
國內客車生產企業的參與,不僅豐富了本次會議的議題,更讓人們看到了客車生產企業對城市公交事業發展的關注與熱忱。而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也對協會審視自身、開拓思路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